2025年3月17日晓窗书会晨记

52025年3月17日邓锦芸晨间杂记:

一、习惯不可改

昨天晚上一直在看巫娜老师弹琴,后来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等我醒来是凌晨3:50,这不尴不尬的时间,起床,太早了;不起来吧!又怕自己睡过头了。于是闹钟调到再睡一小时。睡觉的时间真快!耳旁响起了清脆的铃声。啊!怎么就过了一小时么!一看果然是4:50,可我还是很困呀!我想今天就懈怠一下吧!于是想都没想,就在群里发了消息,意思是大家再晚一点。一发出去,我突然清醒了,自己做事怎么可以如此不计后果呢?每天晨读时间是固定的,自己都说要按规律办事,怎么今天能打破规矩,这一想,还来得及,赶紧撤回了消息,躺在床上休整一下自己朦朦胧胧的状态。不一会儿,脑子清醒了,起来,把包子和蛋放进电饭煲蒸,我可以安心开始晨读了,当我端坐书桌前,突然感觉自己已经神清气爽了,我不禁感叹:如果没有自己定下的紧箍咒约束着我,今早就被我稀里糊涂过去了,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时间不等人,虚度了光阴,不可原谅,好在自己及时调整,一个清爽的早晨让人心情大好。

二、事不密不成

昨天,我习琴如此如醉,助教老师一个劲鼓励我,并很及时地帮我开通了课程。我看后面的课程要求练习的时间不长,我有点小兴奋,就对主角说:“我今天把下面的两个小课程练习完,我就可以开启《梅花三弄》的学习。”我一发完微信,助教老师就给我一个大大的,我正准备开启练习时,一个电话来了,我不得不中断。接完电话,我想今天一天都没陪宝宝,赶紧上楼吃饭陪宝宝。可是陪了宝宝之后,发现宝宝纠缠着我讲故事,我想这几天都没有没有陪宝宝了,确实不可以这样。于是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故事,看了一本书有一本书,听了一首歌有一首歌,宝宝终于开始用他的小手揉眼睛了,我想这下睡着了,我终于可以去完成习琴练习了吧!

没想到,宝宝要睡觉,我也觉得疲惫,身上一点力气都没有了,洗洗涮涮后,就上床睡觉,欣赏巫娜老师的古琴弹奏作品,在助教老师面前许下的保证已经无能为力。唉!以后谨记:事情做完了,再说!古人云:事不密不成。今天这话如此灵验。想起子贡说的话: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做了再说,没有做,不能说。否则,天地能量会干扰你,食言的滋味不好受。

2025年3月17日  郑丽玲随笔

不能说读书一定改变命运,但确实改变了大部分人的命运。

昨天看到这样一句话:你考的不是试,是前途和暮年的欢喜;你书桌上的课本,是你将来选择的勇气和拒绝时的底气;自律的苦轻如鸿毛,后悔的痛没有良药;那些披星戴月的时光,是你实现梦想的最大力量;上学的时候总觉得校服很丑,可步入社会之后你才明白,他是你唯一可以遮住贫富差距的上等布料;先嗅书香,后闻花香,不要总觉得上学苦,上学累,那是你看世界的路。你现在一点一滴的努力里藏着你未来最美的样子”。

《游褒禅山记》里有一句话“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生活中,任何事情,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学习工作都是如此。尽力了,即使没有好的结果,内心也比较坦然,不必遗憾。

2025.3.17胡桂芳晨记

古文观止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读到“险以远,则至者少”,想到昨天去磐安东川野樱谷,就没有到达山顶。因为艰险遥远的地方是人们很少到达的地方。期待下次登顶。后面的语句解释是,缺乏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意志不随着别人中途停止,然而体力不足的人也是不能到达的。特别是后面一句,有意志和体力,并且又不随人松劲,后退到了幽深昏暗的地方,而没有东西来帮助辨别路。

读到这句的时候,我又想到了前天自己一个人去屏岩洞府和三都胜境。我是说走就走的人。但是。到达山顶的时候,要三都胜景路口,找不到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摸索着找不到。就需要人帮助。所以我求助了一个同事。他告诉我该怎么走。所以最后到达了三都胜境,并按着计划在3个小时来回。一切都很圆满。

那这里就讲到了。你有意志,也有体力。你还是会遇到困难。在困难之时,要有东西来帮助辨别路,才能够最后到达终点。一层一层进行辨析。所以也就是邓老师在一开始所说的,这文章就是在写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股拼劲,拼尽全力去做了,你就不会后悔。所以两天出去游玩,每天都有一点点感想,玩中得到感悟不错。

文后是吴楚材吴调候的评点:借游华山洞,发挥学道。或叙事,或诠解,或摹写,或道故,意之所至,笔亦随之。逸兴满眼,余音不绝。可谓极文章之乐。

2025年3月17日 晨 程秀珍随笔

    我很喜欢做饭。过年无论在婆家还是娘家,做饭,我是大拿,所以经常从网上查一些菜的做法。但是上周六发生了一件事儿,确确实实让我感受到喜欢做饭并不代表会做饭。周六老家挪坟,事罢,家族里的人都到婆家去吃饭。做饭,理所当然的也就落在了我的肩上,我也乐得其事。不一会儿,一桌十几个菜已完成,就剩一个炒肥肠了。正好堂弟走进了厨房,“嫂子,我来炒吧。”我知道他学过厨师,也就退位让贤了。看着他熟练的滚刀切肠,就已惊叹不已了。更令我吃惊的是,他做肥肠与我平时做的完全不一样。他先用水焯了一下,晾干水分,锅中倒油,立刻把葱葱、螺丝椒、洋葱放了进去。这一系列的操作让我感,让我立刻化身为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先要焯一下水?为什么生油就要把那些东西放进去?”他说:“肥肠是很脏的,焯一下水就能去除一些脏气,同时也可以减去一些盐分。生油放调料,一是葱不会被烧焦,二是味会慢慢渗到油里。”我这才恍然大悟。待油热起来,堂弟迅速放进肥肠,快速翻炒,顺便掂了掂炒锅。这一波操作简直就是我心目中大厨标准的动作,羡慕!只见他又放了一些蚝油、生抽、鸡精、味精,又将炒锅掂了几下,最后点了点儿醋,出锅。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块儿,嗯,果然是饭店的味道,肥而不腻,味道鲜美,不愧是做过厨师的。我笑着说:“改天拜你为师,争取学会做饭!”会做饭真好,加油!再学,让家人吃上可口的饭菜!

2025年3月17日熊凤珍晨记一一

那个象小太阳的她

        昨天聊起我的大外甥女,那些关于她的回忆就不断涌上心头,所以今天一定要好好写写她。

        外甥女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但她那小巧玲珑的模样,笑起来甜甜的脸蛋,还有那总是开朗乐观的性格,让人感觉她还像个青春洋溢的少女,浑身散发着蓬勃朝气。

      记得她小时候,在外婆家住过半年,可调皮了,是个十足的“吵夜郎”。那时我还没出嫁,和她相处的时间很多。或许正因如此,她和我格外亲近,不管是生日、三八节还是教师节,她总会给我发个红包,虽然钱不多,但那份心意特别暖人。

      她读书的时候,成绩不算突出,初中毕业都没考上公立高中。可这孩子从小就立志要像我一样多读书。我记得她3岁那年,我结婚后第一次带她来我家,她看着我家的彩电,奶声奶气又语出惊人地说:“阿姨,我家电视好臭,你家的电视才好。” 那时她小小的心里,就对彩色电视和黑白电视有了鲜明对比,毕竟她家在农村,我家住在老公单位的院子里,条件相对好一些。也许从那时起,以我为榜样的种子就悄悄在她心里种下了。

      姐姐家孩子多,在农村日子过得紧巴巴。外甥女没考上公立高中的时候,不知道从哪儿打听到可以读民办学校,竟然在我姐不同意的情况下,偷偷拿了我姐卖菜攒下的钱,自己跑去民办学校报名了,这股子执拗劲儿,真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尽管她一心向学,但三年高中过去,也只是考上了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而且选的喜欢专业还被调剂成了科学教育。不过这孩子,学就好好学。只是实习的时候,她跑去做内衣督导,还参加了江西职业形象大赛,当时我真觉得她不务正业,心里直冒火。可没想到,这些经历成为她的宝贵财富。前年她弟弟结婚,为了给父母省下请主持人的费用,她亲自撰写主持稿并担任婚礼主持人。她还把那个虽长相帅气但文化程度不高的妹夫搭档调教得十分出色,婚礼上,二人一出场、一开口,便惊艳了全场

      更让我“恨铁不成钢”的是,她毕业工作还没着落,就和一个初中文化的同学结婚了。那男孩跟着她舅舅做手机生意,一开始生意还不错,给她描绘了美好的未来蓝图,外甥女那时花钱也大手大脚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三年疫情下来,生意一落千丈,她老公还背着她负债累累。但外甥女知道后,没有被打倒,而是积极面对生活,应聘上了南昌外国语百树私立学校的科学老师,这期间还参加在编教师考试,经过不懈地努力,去年终于成功上岸 。

      在私立学校上班、带孩子、复习备考,这几年她过得有多辛苦,可想而知。但不管什么时候见到我,她总是笑意盈盈,仿佛生活从没给过磨难。在南昌外国语百树学校,她经常带学生出去参加科学比赛,凭借出色的教学成果,还评上了“十佳优秀老师”。她考了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可新学校是以科学老师的身份被招进去的。而教主课的老师莫名都有头衔,可听他们上课,还没自己经验丰富,所以她萌生了转岗的念头。我劝她把心态放平和些,教科学本就是她的专长,当年百树学校的学科硬件设施好,她把书上的实验都精心录制成了视频,凭借着姣好的面容、清亮的嗓音,她做实验时落落大方,活脱脱像个专业小主播。她教科学多年,早已轻车熟路,还能有时间辅导自己的两个孩子多好(因为新学校离家开车将近1小时,她独自带着两个孩子住在学校租的公寓里)。后来,她得意地跟我说:“我们同事经常被校长听课,我就是刚去的时候被听过一次,校长对我可满意了。”

      我的外甥女,就是这样一个坚韧又乐观的人,生活中的狂风骤雨从未磨灭她对生活的热爱,不管遇到什么难题,她都能微笑面对。加油吧,美丽可爱的外甥女,你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25年3月17日 谢洪霞 晨读杂记

    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曾经有一只麻雀被路边裸露的高压电线缠住,并引发了一系列的救援行动,最终甚至连白宫都介入。美国总统“派专机撞断了位于华盛顿的全国总电线,让全国暂时停电。随后救援人员花了半小时救下了小麻雀”。

    还有一个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说是日本的卫生做的好,干净彻底,马桶的水达到饮用水标准,都可以舀起来喝。看,日本人民的素质多么高啊!

别不相信,翻翻当年的杂志,历历在目 。

我们从小看的杂志,所谓的“新四大名著”《读者》《意林》《知音》《青年文摘》,曾经可是我们的案头书、床头书。在当年物质匮乏、挣钱艰难的年代,还经常掏空钱包去买这样一本书,那时是多么痴迷啊!

殊不知,这是外国蓄谋已久的文化入侵。每册杂志里,都有一些扬外抑中的文章!

  前几天有个新闻,美国归还了我们41件文物,还有好多个国家也都在陆续归还我们的文物。大家在欢欣鼓舞的同时,有没有听说,还有一个国家拒绝归还我们的文物,并且他们还出台了法案,明确拒绝归还我们的文物,那就是英国。他们认为,当时的那个年代跟现在没有可比性,老祖宗抢的东西跟他们无关。真是强盗逻辑!

我们国家一直在致力于追回属于我们的文物,就像流离失所的孩子一样,我们一定要接他们回家。每一件陈列在他们国家的文物,是多少个家庭、多少个生命的支离破碎,多少个妻子儿女的殷殷期盼。

终于,国家出台了最新的《文物保护法》,增加了一条,“我们保留追回文物的权利,且该权利不受时效限制”,多么霸气!多么硬气!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找回所有流失在外的文物,那是我们几千的文化瑰宝!

    以前,咱“爹妈”多可怜,“孩子”被人抢走,都不敢说“一定会把孩子找回来”。现在,经过无数革命先烈、科技伟人的努力 ,我们有实力了,有能力把丢失的孩子一个个找回来。

随着国力的强盛,一个个问题接连得到解决!

现在要解决的就是我们脑子的问题,因为还有很多人被外国的文化入侵,还在崇洋媚外——用什么解决——文化 !

我们现在可以自信地说,中国文化是地球上最牛的!这也是为什么西方蛮夷为什么一定要把我们灭绝掉的原因!任何东西只要融入中华元素,就是降维打击!西方很多的奢侈品,已经在悄悄融入中华元素。

所以,西方人一定想要我们西化,要我们崇洋媚外,让我们放弃老祖宗的文化遗产,特别是中医、武术等。中医在无形中强壮我们的身体,而中华武术的阳刚正气,可以改变我们的的精神风貌。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读书——传承中华文化!

2025年3月17日曾瑞云晨间随笔52

豆腐渣工程

由今读《一剪梅》还有许多音漏读而想到,不能光只听着好象都会了,一读许多不过关,学了个半成品,有时连半成品也不是,因此100%读下后还要精益求精!昨日邓老师为弹一个勾挑7个小时乐此不疲,就是不想弹出豆腐渣的曲子。

今学习《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写到为何“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想必这种也属豆腐渣游吧。

生活中豆腐渣工程多了去,如最简而易见的是建没多久的大桥、房屋就塌方了,成为危桥、危房。

食品的安全没有把控好,某些商家、生产者见利忘义,不合格甚至是有毒的食品,不是属于豆腐渣食品吗?

因此我们吃到身体的食物滋养出的身体细胞是豆腐渣细胞,免疫力也是豆腐渣的,天气一有变化,温度或高或低,细菌病毒稍一改头换面,免疫细胞无法识别敌我,人体也就变成豆腐渣的躯体!还能让你顺利完成学业或做好工作,还能强军建国吗?他国还未进攻,自己人都己倒了大片,让可侵之国成为不战而胜国。是否危机四伏,从我们国民对待每件事的态度开始就存在了,因此不能有豆腐渣的思想与豆腐渣的作为。

2025年3月17日  星期一  郭鸣凤日记

  周末时光,没有了平日上班的紧张感,整个人处于松弛状态,在作息上也比较随意些,因此整个人的生物钟都是处于一种混乱状态。啊……今早又睡过头了,春天的时光真是温暖,温和的恰到好处,以致于整个人在这种舒适状态下特别容易神经放松。

    早晨读书时光又是赶未班车,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印象中有学过,还是看过,反正处于朦胧状态!在结束时,邓老师说是高中的课文,我才恍然大悟,只记得题自名称,其他一概己忘。幸好今天这趟末班车赶上了,否则又错失了精彩。当那句"险以远,则至者少";传入耳中的时候,哎呀,可不嘛!我这人有一回兴致勃勃去爬山,可没走几步,腿肚子就酸,脚累,是真不想爬呀!看看旁边的其他人,那么有劲地向上走着,,于是也只好咬牙走着,其实山也不陡,路也不难走,主要是宅家太久,鲜少爬山,故此有这样的状况。一路走着,一路歇着,还好最后我还是爬上了山顶!那一刻,向山 下俯视,向远处眺望,视野的开阔度 是在山下时无法比拟的!登顶山上的那一刻,能深切体会到杜甫写“会当凌绝拒,一览众山小"的胸襟豪情.再看一旁的爬山者们,有些面孔是我不曾在途中遇到的,有些是一路上都看见的,哎,登高游玩如此,那生活不更是如此吗?

    《激褒禅山记》,写的是游记,可是却揭示的是人生的哲理!也难怪能入选学生们学习的课本里!

    周一上班,注定会有事情发生。这不,一条关于周日培训的信息就来了,我以为是半天时间,结果细看一下是一天时间,而且是兼职科目的!哎,周末泡汤了一天时间,任谁心里也不爽,办公室的同事都打算周末带孩子去外面郊游的,这回计划泡汤了!

    哎...教师培训,真的很难完美,如果是平时,大都要换课,又是件麻烦事,所以权衡之下,周末培训虽占用了休息时间,但却不用换课.好在,这样的次数不是很多?所以,接受不接受,都是这样了。

    好吧,一周的时光开启……

2025年3月17日元实日记

今天想聊聊努力这两个字,努力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先来看“努”这个字来,上面是“奴”,下面是“力”,从字形上看,就好像是一个人处于奴隶般被动、不情愿的状态,在被迫使着用力。这就很有意思了,努力难道天生就带着这种被动和不情愿的属性吗?《道德经》讲的核心是“道法自然”,压根儿就没有“努力”这种说法。

用王阳明先生爬山的故事,特别能说明问题。王阳明先生晚年的时候,有一次带着弟子去爬山,那山还挺高的。弟子们爬得气喘吁吁,好不容易才到山顶。可再看王阳明先生,气都不带喘的,一到山顶就说要吟诗。弟子们都累得不行了,特别好奇师父怎么就不累。王阳明先生就说了,他爬山和弟子们爬山可不一样。弟子们爬山的时候,眼睛看着山,心却在远处、在高处,总想着这山这么高,路这么难,心里全是困难。而他呢,不管山有多高,路有多难,心都不在那些地方,只在当下,在自己脚下的每一步。每一步都走得安心、从容,自然而然就到山顶了。

这故事很有启示,人生就像爬山,要是我们的心老是飘在过去或者未来,总想着远处的目标、高处的成就,就会觉得目标遥不可及,特别心累。

《道德经》里不讲努力,就是这个道理。一旦我们的心开始强求,刻意去做很多事,就会打乱自己的节奏。物极必反,过度努力、过度紧张,往往很难达到想要的结果。就算最后真的做到了,过程也太艰辛,牺牲了太多快乐,多不划算呀。

人生不是百米冲刺,不需要用力过猛,凡事锐进而速退,再好的事一旦用力过猛就很难持续了。人生更像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重在持续,山高千仞,只登一步,把心放在当下,才能轻松前行,又能收获快乐。

2025年3月17日 徐新云晨记:

刚刚上了《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一节语文课下课后,我正辅导着洋洋同学写生字。班主任从后门走进来轻轻地对我说:“姐姐,楼同学站在走廊上掉眼泪,刚刚有发生什么事过吗?”我抬起头茫然地看着她:“没有啊,我都不敢在他面前大声说话的,我可小心了。”因为楼同学有轻微抑郁倾向,一直在服药治疗的。

这时,其他同学拉着楼同学来到我们面前。看着他眼泪汪汪的,我心里“咯噔”一声,感觉一根弦断了,坏事了,难道刚刚语文课上,我有什么不妥的言行了吗?我脑子里飞速地旋转着,回忆着上课的情况。课堂上,我和孩子们一起重点对这几句话进行了剖析:

1、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毛主席在喃喃什么?表现了当时他什么样内心活动?

2、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他为什么踌躇?他在踌躇什么?你能说说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吗?

3、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他为什么要转向窗外?这个动作的背后又有什么心理活动?

4、下面是被泪水找湿的枕巾。读这句话,来想象一下这天晚上毛主席都做了什么,想了什么?

5、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这些问题对他会有影响吗?课文里的主人公和他没有共通之处啊,课文里的事情和他也没有关联啊。上课时,我也没有批评过任何一位孩子,我和孩子们一直在分析,一直在朗读。

班主任期待的眼神望着我,是希望我来解决吗?不对啊,我不是班主任,我可以不管,我也不想管,我也害怕管,因为我可以肯定我没有对楼同学做过任何不妥的言行,更因为楼同学的心理状况,我心里也怵啊。

“姐姐,该——该怎么——怎么和他说呀,我有点儿怕——怕把握不好分寸。”班主任期期艾艾地说不出话来的样子,我又心软了。

转头又望见楼同学这梨花带雨的眼泪,这一刹那,我竟然感受到他心里的悲伤了,又想起刚刚上课时,带着孩子们读课文时比较地投入,心里不禁一动:“楼同学,你怎么哭得这么伤心啊?是因为今天上的这篇课文吗?你是在为毛主席感到难过,对吗?”楼同学重重地点了点头:“徐老师,我太难过了,他儿子死了,居然都没见到最后一面;他做为伟人,还只能把儿子埋葬在朝鲜。我真的太难过了!”

这时,边上围观的孩子们也沉默了。楼同学的好朋友庄同学抱了抱楼同学:“别哭了,这只是课文,是发生在很久之前的事情 了。”

我真没有想到,一篇课文竟然把孩子给上哭了。我既为他的理解课文和共情人物感到高兴,又为他的情感脆弱和细腻敏感而感到担忧。

班主任看着我,又看看楼同学:“哇,楼同学今天上语文课太认真,太投入了,徐老师,咱们要奖励他小红花呀!”

孩子真的只是孩子,听到有小红花可以奖励,顿时转阴为晴,咧开嘴笑了。庄同学“嗖”地从讲台上拿来小红花递给我:“徐老师,奖励他两朵吧。”

好吧,送你一朵小红花,开在你今天新长的枝桠,奖励你有勇气,上课认真且投入。在苦难的日子里,你都已战胜了它。

送你一朵小红花,遮住你今天新添的伤疤。只要你有勇气,只要你相信世界,闭上眼就能到达心灵的彼岸。

2025年3月17日 高凤斌

今天读了《终身成长》,书本内容涉及到在亲密关系中彼此包容对方,成就对方,最终彼此成全,成为最好的亲密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其中一个人在某一个时刻发牢骚甚至不理智,而另一方在这个时刻选择包容并倾听。

这点在我家有明显的体现,很多时候我发牢骚,我爱人不做声,我感觉没意思了就不说了,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如果恰好碰到他也心情不好,反驳我几句,我就开始唠唠叨叨翻旧账,于是便产生分歧。

现在较之前我改变了自己和爱人的相处模式,不再指责他,如果真的要说也是等我情绪平静了再用陈述的语气和他沟通,而不是反问的语气和他对抗。

有时候我会对孩子发火,我爱人会提醒我说:哎,你可是读了书的人……我立马会想到书中讲到得那些关于宽容,关于理解,关于踢猫效应等概念,情绪也就下去了,想想也没多大的事……

好的关系并不是一味退让,而是给彼此一些台阶,给彼此一些力量和理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