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寄生虫竟然将身体里的肿瘤传染给了自己的人类宿主!病例到底是怎样的?癌症真的可以传染?
在人们的印象中,癌症不会传染,不会从一个人体内直接传播到另一个人体内,并开始“生根发芽”。但近日,医学界内“四大名刊”之一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个罕见的病例,寄生虫竟然将身体里的肿瘤传染给了自己的人类宿主!病例到底是怎样的?癌症真的可以传染?
史上第一例肿瘤“传染”病例
2013年,一位来自哥伦比亚的41岁男性患者因为疲乏、咳嗽、发热、体重减轻就医,患者于2006年被诊断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但并未配合抗HIV治疗。粪常规检查发现了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虫卵。患者之后接受了阿苯达唑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T检查显示患者的肺、肝、肾上腺以及颈部、纵隔、腹腔淋巴结出现0.4~4.4 cm大小的结节病变。
哥伦比亚医生感觉这些可能是小肿瘤,于是把结节样本送到了美国CDC求助。
美国专家拿到样本当然又是切又是染,结果把切片放到显微镜下一看,吓了一跳:
这一粒一粒小细胞到底是个啥啊?像肿瘤细胞一样可以侵犯周围正常组织。美国人也犯糊涂了,虽然患者感染了绦虫,但这细胞也不像绦虫啊?
就在美国实验室的专家们抓耳挠腮时,哥伦比亚传来了噩耗。患者经过一系列治疗后,不仅没效果,淋巴结节越来越大,出现了肾功能衰竭。最终患者放弃治疗,接受安宁护理。在患者死前72小时,美国人对这些细胞进行分子学实验。
结果让所有人目瞪口呆,这些小细胞中检测到了绦虫的DNA,而且这些小细胞还存在特定的基因缺陷!如果人类相似的基因出现缺陷时,就会引发癌症。也就是说这个患者身体得的是绦虫的癌症!
由于HIV合并微小膜壳绦虫感染在世界上比较普遍,因此不排除类似的病例被误诊的可能。
种植≠传染,都是免疫缺陷的错!
这篇文章发表后,许多媒体以《小心!寄生虫将癌症传染给人》、《癌症真的会传染!》等标题吸引人眼球。以至于笔者的朋友圈出现了一些恐慌情绪,其实从专业角度上看,里面有很多问题需要推敲。
首先,这不是传染。传染是需要微生物及其重组物作为病原体的,而病原体是一个独立的生物个体,很明显,肿瘤细胞不是。肿瘤细胞不能传染,只能种植转移,就像胃癌细胞可以掉下来在盆腔粘膜上生长。
许多文章中所报道的“传染性癌症”都是肿瘤种植,比如北美东海岸的软壳蛤白血病就是白血病细胞通过水流在蛤蜊间种植;又比如袋獾的面部肿瘤传染就是在撕咬中肿瘤细胞通过伤口进入另一个袋獾的。那么如果是这样,是不是肿瘤细胞能在另一个个体种植呢?
不!这是有一个特定条件的!那就是免疫缺陷或抑制!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肿瘤细胞进入一个健康人体时,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迅速识别,并且免疫排斥,在免疫大军的作用下,肿瘤细胞几乎不可能存活。这就是为什么在基础医学实验中,肿瘤的异体种植难以成功的原因。
但如果存在免疫抑制或缺陷时那就不一样了。像上述的病例中,患者感染了HIV,而且CD4细胞只有28个/mm3,这说明患者的免疫系统已经崩溃,根本识别不出肿瘤细胞。
袋獾的面部肿瘤也是,由于袋獾这个物种的基因亲属性很高,因此免疫排斥很弱。而且肿瘤细胞的DNA分析显示,导致袋獾数量骤降的这个肿瘤来自于同一个“凶手”——二三十年前的一只母袋獾。
软壳蛤的情况也差不多,所有的白血病细胞来自于一个蛤蜊。而蛤蜊强烈依赖于它的黏液屏障,更何况贝类没有免疫球蛋白,几乎无法识别肿瘤抗原。
这样分析下来,所谓的“传染”极有可能都是缺陷或抑制的结果。而现在的肿瘤治疗领域热衷于免疫治疗也是如此。与其对此恐慌,不如强身健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