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聊聊森林火灾那些事儿

   

    我们常说,“水火无情”。今年的确是不同凡响的一年,澳大利亚的山火、大凉山的山火,的确“火”了一把。

    百度百科了解, 澳大利亚的森林覆盖率为 20%(全世界的森林覆盖率约为32%),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从2019年10月份开始澳大利亚爆发了大规模的森林大火。2020年1月中旬,持续4个月、全国大部分林区着火、过火面积超过10万平方千米的森林大火终于由于姗姗而来的暴雨被扑灭。但随后的暴雨在帮助人们扑灭大火的同时,也把大量灰烬冲入河流、水坝,最终进入大海……

      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森林火灾”的那些事儿吧。

一、定义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

二、产生原因(前三个是发生森林火灾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可燃物(包括树木、草灌等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含水率)是发生森林火灾的物资基础;

(注意:热带雨林中常年降雨,林内湿度大,植物终年生长,体内含水量大,一般不易发生火灾。但其他森林不论在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都有可能发生火灾。)

2、火险天气(高温、连续干旱、大风)是发生火灾的重要条件;

3、火源(自然火源:雷击火、火山爆发和陨石降落起火;人为火源又可分为生产性火源(如烧垦、烧荒、烧木炭、机车喷漏火、开山崩石、放牧、狩猎和烧防火线等)和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做饭、取暖、用火驱蚊驱兽、吸烟、小孩玩火和坏人放火等)是发生森林火灾的主导因素。

4、地形变化和林地的干湿程度以及风速的大小等也是发生森林火灾的重要因素。

三、发生规律

①年周期性变化。降水多的湿润年一般不易发生火灾。森林火灾多发生在降水少的干旱年,由于干旱年和湿润年的交替更迭,森林火灾就有年周期性的变化。

②季节性变化。凡一年内干季和湿季分明的地区,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干季。这时雨量和植物体内含水量都少,地被物干燥,容易发生火灾,称为火灾季节(防火期)。中国南方森林火灾多发生在冬、春季,北方多发生在春、秋季。

③日变化。在一天内,太阳辐射热的强度不一,中午气温高,相对湿度小,风大,发生森林火灾的次数多;早晚气温低,相对湿度大,风小,发生森林火灾的次数少。

三、危害

1、烧毁林下植物资源,危害野生动物,破坏生物的多样性

2、森林资源破坏,木材蓄积量减少

2、引起水土流失

3、使下游河流水质下降

4、产生大量烟雾,造成大气污染

5、造成经济巨大损失,危及林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四、益处

1、增加土壤有机肥,促进优势的生长

2、杀灭害虫,降低虫害风险

3、促进物种更新,优化森林生态系统

五、如何预防森林火灾

1、加强火灾预警和监测,及时了解森林火灾燃烧的规律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防灾意识

3、加强野外火源管理

4、建立健全森林防火法律法规,依法治火

      行走人世间,且行且珍惜!

        (文字和图片为网上搜索整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