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图书局发行王逸注《楚辞》(五)

扈江离与辟芷兮,(扈,被也,楚人名被为扈。江离、芷皆香草名。辟,幽也,芷幽而香。

《文选》“离”作“蓠”。

五臣云:扈,披也。

补曰:扈,音户。《左传》云: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扈,止也。江离,说者不同,《说文》曰:“江蓠,蘼芜”,然司马相如赋云:“被以江离,糅以蘼芜”,乃二物也;《本草》:“蘼芜,一名江离”,江离非蘼芜也,犹杜若一名杜蘅,杜蘅非杜若也。蘼芜,见《九歌》。郭璞云:“江离似水荠”。张勃云:“江离出海水中,正青,似乱发”。郭恭义云:“赤叶”。未知孰是?辟,匹亦切。白芷,一名白茝,生下泽,春生,叶相对婆娑,紫色,楚人谓之药。)

纫秋兰以为佩。(纫,索也。兰,香草也,秋而芳。佩,饰也,所以象德,故行清洁者佩芳,德仁明者佩玉,能解结者佩觿,能决疑者佩玦,故孔子无所不佩也。言己修身清洁,乃取江离辟芷以为衣被,纫索秋兰,以为佩饰,博采众善,以自约束也。

补曰:纫,女邻切,《方言》曰:“续,楚谓之纫”,《说文》云:“繟绳也”。古者男女皆佩容臭。臭,香物也。又曰:“佩帨茝兰”,则兰芷之类,古人皆以为佩也。相如赋云:“蕙圃衡兰”。颜师古云:“兰则今泽兰也。”《本草注》云:“兰草、泽兰,二物同名”。兰草一名水香,李云“都梁”是也。《水经注》云:“零陵郡都梁县西小山上有渟水,其中悉生兰草,绿叶紫茎”。泽兰如薄荷,微香,荆湘岭南人家多种之,此与兰草大抵相类。但兰草生水傍,叶光润尖长有歧,阴小紫,花红白色而香,五六月盛。而泽兰生水泽中及下湿地,苗高二三尺,叶尖,微有毛,不光润,方茎紫节,七月八月开,花带紫白色,此为异耳。诗云:“士与女,方秉兰兮”。陆机云:“兰即兰也,其茎叶似药草。泽兰广而长节,节中亦高四五尺,汉诸池苑及许昌宫中皆种之”。《文选》云:“秋兰被涯”。注云:“秋兰,香草。生水边,秋时盛也”。《荀子》云:“兰生深林”。《本草》亦云,一种山兰生山侧,似刘寄奴,叶无桠,不对生,花心微黄赤。《楚辞》有秋兰、春兰、石兰,王逸皆曰香草,不分别也。近时刘赤庄《乐府集》云:“《离骚》曰,‘纫秋兰以为佩’,又曰,‘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今沅、澧所生,花在春则黄,在秋则紫,然而春黄不若秋紫之芬馥也”。由是知屈原真所谓多识,草木鸟兽,而能尽究其所以情状者欤?黄鲁直《兰说》云:“兰生深山丛薄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含香体洁,平居与潇艾同生而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然兰、蕙之才德不同,兰似君子,蕙似士夫。慨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招魂》:‘光风转蕙,泛崇兰’。以是知楚人贱蕙而贵兰矣。兰蕙丛出,莳以沙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至其发华,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也。蕙虽不若兰,其视椒樧则远矣”。其言兰蕙如此,当俟博物者。)

觿,音溪,用骨、玉制作的解结的锥子。茝,间采。洪兴祖对《离骚》中的提到的各类香草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引经据典,详细解说了江离、辟芷、兰、蕙等香草的区别。其注中提到的北宋人刘赤庄,似应为刘次庄。黄鲁直,即黄庭坚。

汩余所将不及兮,(汩,去貌疾若水流也。不,一作弗。

五臣云:“岁月行疾,若将追之不及。

补曰:汩,越笔切,方言云疾行也。南楚之外曰汨。)

恐年岁之不吾与。(言我念年命汩然流去,诚欲辅君,心中汲汲,常若不及,又恐年岁忽过,不与我相待,而身老耄也。

补曰:恐,区用切,疑也,下并同。《论语》曰:“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搴,取也。阰,山名。

补曰:搴音蹇,《说文》:“㩃,拔取也”。南楚语,引“朝㩃阰之木兰”,阰,频脂切,山在楚南。《本草》云:“木兰,皮似桂而香,状如楠树,高数仞”。任昉《述异记》云:“木兰川在寻阳江,地多木兰。”)

任昉,南朝梁文学家,小说家,方志学家。

夕揽洲之宿莽。(揽,采也。水中可居者曰洲。草冬生不死者,楚人名曰宿莽。言己旦起升山采木兰,上事太阳,承天度也。夕入洲泽采取宿莽,下奉太阴,顺地数也。动以神祗自敕诲也。木兰去皮不死,宿莽过冬不枯,以喻谗人虽欲困己,己受天,性终不可变易也。揽,一作㨫,一作擥。洲,一作中洲。

补曰:揽,卢敢切,取也。莽,莫补切,《尔雅》云“卷施草拔心不死”,即宿莽也。)

王逸认为,宿莽指冬天不死的草。洪兴祖则引《尔雅》认为,宿莽指拔心不死的草。

日月忽其不淹兮,(淹,久也。忽,《释文》作“曶”)

春与秋其代序。(代,更也。序,次也。言日月昼夜常行,忽然不久,春往秋来,以次相代,言天时易过,人年易老也。)

惟草木之零落兮,(零、落,皆墮也。草曰零,木曰落,零,一作苓。)

恐美人之迟暮。(迟,晚也。美人,谓怀王也。人君服饰美好,故言美人也。天时运转,春生秋杀,草木零落,岁复尽矣。而君不建立道德,举贤用能,则年老耄晚暮,而功不成,事不遂也。

补曰:屈原有以美人喻君者,“恐美人之迟暮”是也;有喻善人者,“满堂兮美人”是也;有自喻者,“送美人兮南浦”是也。)

屈原的作品中多处提到美人,洪兴祖对美人所指进行了辨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