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吗?
白起为什么要坑杀四十万赵军?
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于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日:“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这是史记《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关于长平之战的记录。当赵孝成王换上赵括后,一直没出现的白起也进入了秦军大帐,此时白起开始了对决战前的军事部署有三点:
一、不能泄露白起已经到来到军中,让赵军仍然认为是王龁为主将,如果赵括听说白起来了也可能没有勇气跟秦军对决。毕竟当时白起的名气太大了。
二、秦军主力交战时要边战边退,把赵军引入困境。看下长平地势,三面环山,想要彻底围杀赵军这个地形简直太完美了,毕竟秦赵军力相差不大,要想完成围剿没有三倍于地方的兵力是无法完成的。有了这个地形秦军只需要守住一面就可以了。
三、秦军另外分两路奇兵,王陵,赢豹率领两万五千骑兵向太行陉,白陉进军。以阻击从赵国边关增援的赵军。分别向北绕到百里石长城准备阻击秦军的增援,另外一支阻断邯郸与长平的粮道。又让桓龁率领河内的后援部队秘密驻扎的狼城山等待最后时机包围赵军。
太阳初升,赵括开始出发攻秦了。与秦军交战异常顺利并未秦军一路败退,赵军则一路猛追。当赵括进入秦军设计好的战场后,秦军开始了大围攻,这时候赵括发现被包围的时候已经晚了。赵军被包围46天后,赵括在一次突围的时候被乱箭射死,然后赵军投降。

长平之战结束了。
通过这场战役我们分析下赵括到底是不是纸上谈兵的无能主将,赵王既然选了赵括打这么一场生死战,虽然是不得不打但是肯定不会随便找个人的。赵王不是傻子,不可能几句谣言就相信赵括比廉颇厉害。赵国必须打了,已经拖不起了。赵王首选肯定是廉颇,当时廉颇觉得打不了不打。赵王没办法,乐毅已经归顺赵国,但是乐毅在赵国并没有什么出战的机会,毕竟一个外人带兵风险太大了。乐毅大多时候是作战分析。赵括年轻气盛想证明自己敢去打,这一点赵王肯定觉得比廉颇合适。赵括熟读兵书对战事分析的头头是道,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长平守军原来主帅廉颇那肯定在军中有相当大的声望,赵括去后能很快树立威望,并能指挥四十万大军井井有条的推进可见赵括是有能力的。在军中声望肯定也不会低,被围46天,军中出现人吃人的现象,赵括还在坚持等待援军,如果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恐怕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只是他对面的是白起,无奈赵国的国策上的失误才导致了赵军的全军覆没。

坑杀赵军四十万的说法到底怎么来的?坑杀的降卒肯定不是四十万,毕竟赵国所有的军队加一起也才四十万,双方激战几个月,秦军都损失过半了。赵军肯定也超过一半了,其实坑杀四十万实在夸张了,一大半是战场战死的。白起为何非要杀降?战场杀降是被人所不耻的,现在也是如此,对于放下武器的敌人再杀掉肯定是万世骂名。白起打仗的原则就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使其无力对抗。对楚国一战尤其如此。毕竟杀死了这些赵国降卒赵国再也没有反抗之力了。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跟杀降可不是一回事,白起崇尚的是战场把敌人都斩首,让对方没有反抗之力,并不是敌人投降后再杀掉。杀降是会引起全天下的讨伐的。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可以把投降的人给关起来让他们修长城什么的总可以把。当时白起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我们可以分析,赵军投降后白起肯定会告诉秦王的,这些人怎么处理?这么多人放回去肯定不行,那不白打了。送到秦国服刑呢?那得多少人看着他们啊,这可是跟秦军激战多年的赵军啊,死敌。一不小心就会造反的。而且这么多人得吃饭啊。打仗这么多年了,地主家也没余粮了啊。怎么办?秦王总不能说你把他们杀了吧,那肯定是把各种困难跟白起一分析然后你看着办吧。白起一看懂了,就是让我杀了呗。也只能这么办了。
白起就这样背上了坑杀四十万赵军的骂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