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成了大三的老学姐了。
开学第一天晚上辅导员点名的时候,就说到大三是转型期——你要想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是就业还是考研,想做什么工作考什么学校的硕士。想明白自己的目标,然后制定一个计划,如何一步步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对啊,已经大三了。不能继续迷茫了。
两年前的我,写过这样的文字:
犹记大一刚开学的时候,我对大学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想摸清学校的建筑布局,尝遍食堂每个窗口的饭菜,见见辅导员和各科的老师,认识每个同班同学,看看学校有哪些社团……一看到辅导员通知说:“今晚六点半全体新生到报告厅听讲座”,我就有点小激动,然后早早的过去选个好位置,认真听完“讲座”。
犹如初生牛犊,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与热情,什么都想去试一试,却对大学生活、未来规划没有一点头绪,也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问题。那时,除了上课,我就只顾着参加社团活动,在部门里当牛做马。要说收获了什么,那就是多了一些朋友,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
一年前的我,写过这样的文字:
转眼间暑假就结束了,我已经变成了学姐。虽然还是不愿意承认成为学姐的事实,但全新的课程安排以及要面对的TEM4时刻警示我:你已经踏上另一阶段的路啦。 是啊,不能再那么散漫无知了,前面的路只会越来越艰苦,生活中的烦恼只会越来越多,我必须学会独自应对这些变化。
那一年里,在学习之余,我尝试着做各种兼职,但大都是只需要体验一次就够了的体力活。不再热衷于社团活动,不再谨慎地遵规守纪;很想赚钱,然而能力又十分有限。结果啊,学习不如从前,又没有积累到有用的社会经验。
而今,脚下的路越来越清晰,远方的视野却越来越模糊。
我知道自己这一年里应该要好好学习、考证,课余时间要多读书,多写文,多思考,还要注重运动,培养兴趣爱好,为找实习工作做准备……但是具体怎么做,还是没有理清。甚至对于毕业后是考研还是就业的问题,也没有分析出自己的答案。
怎么说,其实还是会迷茫,人就是在迷茫中成长的,只是每个阶段的迷茫不一样。譬如说在大学里,最初是因为见识太少,一无所知的迷茫;后来接触到鱼龙混杂的信息,是难以抉择的迷茫。
如何破解这种迷茫?
用某册语文课本上的一句话回答,“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如果你一直很自律,那么你一定是一个有目标的人,因为当你对目标有强烈的渴望时,就会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比如,想考专业第一,那么就不会整天都打游戏,而是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对于高度自律的人来说,他们不需要刻意自律,因为他的日常行为都有目标的指引,自律早就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人的迷茫,也只是短暂性的,他们打心底里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那么问题又来了,日常拖延、漫无目标、常常迷茫的人怎么办呢?
首先啊,你得有一个目标。实在找不到目标,就把它定为赚钱吧,赚越来越多的钱,直到存款数看起来像手机号码。
接下来分解目标。
什么时候开始赚钱?
通过什么渠道赚钱?
这样去赚钱需要我具备哪些能力?
我还缺乏其中的哪些能力?
为培养这些能力我该怎么做?
每个月要实现怎样的小目标?
为达到小目标我每天应该做什么……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一篇初中课本上的课文,题目叫《走一步,再走一步》,主人翁和小伙伴一起去爬悬崖,结果半山腰上感到晕眩不敢动弹,后来在暮色中他的父亲指引他“走一步再走一步”,最终他安全地回到了地面。
该文作者在文末说:
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那时的语文老师就讲过,要学会把目标“化整为零”,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小目标再分解成具体行动,一步、一步、一步地走,一不留神,诶,就到了。其实仔细想想,那些语文课本里的道理还挺受用的,只是我们渐渐的忘却了它们。
就现在,铺开纸,拿起笔,分解你的目标吧。当你睡前看着一天的ToDoList画上了满满的对勾时,会带着幸福与满足入眠的。愿你我今后都能少一点迷茫,有迷茫的功夫还不如背个单词吃个炸鸡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