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其他人都以为我很喜欢读书和学习。但自己知道,我并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他们,对我来说,那更像是一种差事和责任,为了应付父母而已,不让他们难过,因为中国的父母几乎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希望我父母不要看到这段)。同时也为了让自己过得不那么难受(现在还记得我的同桌被老师打得钻桌子的情景,现在应该没有体罚了),被表扬的感觉也是很好的。为此有时候也是挺拼的,但那都是外在的假象。而真正开心的事,大多还是与其他的小伙伴一起玩出来的。至今我还乐于分享那时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去钓鱼的事。玩的开心的事还有很多很多,也非常喜欢,但大多只持续一段时间而已,过不了多久,认识了不同的小伙伴,或者又流行什么其他的东西了,就不玩之前玩的东西了。现在看来,虽高兴,也喜欢,但那也不叫热爱。这样看来,我过了一个很悲催的童年。
我特别羡慕现在的小孩子,父母都很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都得到优质培养。我父母当时可不管这些,他们也管不上啊(没条件)。从小引导,努力培养,最后年纪轻轻就成为大师,大多家长都是这样想,这样做的。丁俊晖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可以想象现在的孩子多么的幸运,处于这么好的一个时代。你看,在网络上,随处可见某某热爱这个,热爱那个。博客,微博,微信,论坛等地方无处不是。来面试的帅哥美女,不假思索就能说出两个自己热爱的东西,想必是从小就培养了,真是羡慕死我了。我可是在上了大学之后,才发现了自己热爱的东西,至今还懊恼发现的时间太晚了,要是在上大学之前就发现,那可多好啊。
我的热爱之路,过程比较曲折,在我大二上学期的时候,有一门计算机网络的课程,这只是一个介绍网络基础知识的课程,因为我们的专业并不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由一位刚任教没多久的年轻老师给我们上课。虽然人长的挺帅气的,但上的怎么样,不好说,大家都懂的。奇怪的是我喜欢上了计算机网络(不是因为老师帅,我的取向是正常的)。那时候网络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我们用的只是Windows 98,但我感觉到了网络的神奇之处(怎么有点一见钟情的意味),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习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及实现,以至于把当时图书馆几乎所有计算机网络的书籍都看了一遍,其中的强大智慧像一个黑洞一样,直接把我吸进去了,至今还没有爬出去(上瘾了的感觉)。网络对当时的我来说,就像一个通往未来的门,希望自己能跟上它,很向往的感觉(暴露自己的弱点了)。
对,就是感觉,热爱就是那样的一种感觉:不在乎别人对他是什么感觉,哪怕都反对,你还是热爱着它。我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时间,远超过了学习本专业知识的时间(为了考试拿学分,也得花点时间,大家都懂的)。为此,我的轨迹同其他同班同学的都不一样,迄今为止,也只有我一个人在这个领域继续奋斗。热爱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而减淡,它能给你带来欢乐,带来激情,带来梦想,并最终实现他们。总之,它能给你带来一个美好的未来,我是这样理解的。
看起来一切都很美,但现实总是会一次次打破你的美梦。我想说的是:热爱还必须是能经受得住考验的,热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历史上有太多太多案例,以我为例,上学那会,网络分享并不像现在这样发达,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培训机构,再加上学校处于远离大城市的优美山谷(不是硅谷),为了能学到计算机相关知识,进行了为期2年的一个学习计划。自己的课表上除了本专业课程之外,还有计算机专业课程,在上了本专业课程后(自己从小就被培养成一个乖乖孩子,不怎么逃课),经常一个人跑到计算机专业的教室里去旁听各门计算机专业课程,虽然他们班的学生和老师都熟知我,但那还是一个人在战斗。别人在外面踏青的时候,你在教室里面学习;别人在外面游泳的时候,你在教室里面学习;别人在外面卿卿我我的时候;你还在教室里面学习。。。这是很真实的写照。要想得到,必然付出。为了得到更好的学习资源,我决定考研,跨专业跨学校。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更多是因为没有经济基础,只能靠自己,没有报任何一个考研辅导班,早6点到晚11点都在图书馆学习。庆幸的是我一次成功了,一起考上的还有很多,但我付出了多少,恐怕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为自己而感动,我又可以继续学习自己热爱的东西了。虽然每一个追求热爱的人的情况不一样,但肯定都付出了一些其他人没有付出的东西,且大多是孤独的,因为我发现真正找到自己热爱的人并不多,而一直坚持着,并为之而努力奋斗的人就更少了。
时至今日,我感觉自己是幸运的,虽然上天没有给我一个具有良好经济基础的家庭,但给了一直支持我的父母;虽然学校地处偏远,但给了我能静下心学习的环境;还有旁听这样的廉价学习方式,学校的图书馆也是一个很大的免费资源,我很喜欢它,虽然很久才会进购新的计算机书籍,但已经很满足了。相对而言,现在的物质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如果热爱,请坚持!少找借口,多行动,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未完待续,参见下一篇: 激情,因热爱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