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的博客同步更新到语雀这里 。
引言
“学习意识”是我最近在思考的 一个问题。当然,我还不知道如何定义“学习意识”,准确地定义与研究不是我的初衷。故此,以下的讨论如能起到提醒大家有意识地作出合理的学习行动则就完成了任务。
体育中的意识
首先,我们思考一下竞技体育中的“意识”。比如,踢足球或者打篮球就很讲究足球意识、篮球意识。怎么说?一个足球后卫如果他总是能出现在合适的防守位置上,那么他的足球意识就非常好。如果是一个普通人,看到自己的猪队友在防守的时候老是慢半拍,你也许会吼,你怎么这么懒的,跑快点,积极点。换了一个专业的教练,他会对防守失位的队员说,你要增强防守意识,在对方守门员拿到球之后,你就应该如何如何地跑到这个那个位置。
同样的,打篮球也是如此。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场面就是,NBA的隆指导对自己的队友表妹指手画脚地说,往那个位置去,快!表妹一脸的懵,跑那干嘛去啊...... 但是在隆指导不断催促下,心不甘情不愿地跑到了自己的底线前靠三分线外的地方。这时滑稽的一幕出现了,对方球员也跑来了,而且球也传到了,表妹也刚好跑到,一巴掌挥出,截断了传球。表妹这不是懒,是没有那样高级的篮球意识!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等竞技体育中,大家可根据自己的日常实践分析一下自己在体育比赛中具备何种意识、缺乏何种意识。
学习意识
说到这里,可以说回学习了。在学习的时候,往往家长、老师也会对学生吼,怎么这么笨、这么懒、这都不会做......特别是在骂学生懒的时候,老师往往没有意识到,其实之所以学生没有达到他的期望,不是懒,而是没有足够的学习意识,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意识到该做某些事情。以下以实例来说明学生往往缺乏什么意识。
实例一、思考意识
我在上课的时候往往会吼这么一句话:不要想,动笔。什么意思?当我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同学开始苦思冥想,想半天然后放弃。其实,我意识到,很可能同学们的“苦思冥想”是一种没有目标的瞎想。攻克一个问题也许有100种途径,也许他们学了50种,于是他们要在这50种方法中去寻找一种解决方案,很显然并不容易。这一段也是我的瞎想,其实我不知道大家在想什么。“不要想,动笔”是什么意思?是通过某些运算去找规律,然后结论就非常显然。比如,这个问题:
给定两个整数a和b,用a除b并取余数为c,即c = a mod b。证明c小于等于a的一半。
在课堂上,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期望的不是有个天才学生立即能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而是期望大家用笔和纸运算:如果b比a/2大会如何;如果b比a/2小又会如何,于是结论就很明显了。但是,很失望,在过去两年,每当我提出这种小问题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是苦思冥想,而不去动手。其实,比不动手更可怕的是,大多数同学听课的时候甚至并没有准备好笔和纸在手边。
这是大家懒吗?是大家笨吗?不是,是没有意识,是没有一种在阅读、听课的同时用笔和纸来帮助思考的学习意识。
实例二、计算意识
CS专业大一新生都必须学程序设计课,开始的时候都要写一些非常简单的程序,比如,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因子,判断某个整数是否素数等。我在看完他们的程序之后,通常会问,你这个程序能设计得更高效一点吗?然后,他们会一脸懵逼地看着我,这不很高效吗?再高效是什么意思?即使稍微高年级的同学,碰到这个问题依然没有思路,这很不正常!
那么,这个问题是什么?是学生们懒没思考呢?还是老师没有教这个知识点呢?在我看来也许都有,但是在写程序的开始就考虑程序的效率,我将其定义为计算意识。也就是说,无论是大一还是大四,只要你考虑写程序,效率就应该是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性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这个观点也许有人会不同意,他会说,效率是算法要考虑的问题,新生不懂算法,没必要考虑,等到他们学了算法之后,自然就懂了。其实,这种“自然”并不那么“自然”,真正的自然是从专业学习的开始就传递这样的观点,让学生们在没有相关理论基础的时候就思考,在思考中逐步去学习深化,这才是自然。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CS专业的二进制这个知识点。如何在不同的课程中都强化这种使用二进制进行思考的计算意识,让学生们受益,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而现实情况往往是,不同的课程在推脱责任:这个东西让其他课去讲吧,跟我没关系。或许,程序设计课的老师会认为,我时间太紧张了,根本没时间讲这些这么简单的东西。
实例三、研究意识及其他
这个实例关于研究生的学习。作为导师的我,最近总是给学生发指令,做这个、做那个。然后你发现学生们往往叫不动。于是我就吼他们,说他们太懒!后来,反思的结果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工作就是研究生的日常。
比如,有一次我交代研究生去泛读某研究领域的近三年论文。我想当然地认为,他们知道怎么找论文,知道什么论文权威,知道哪一个教授是哪一个领域的权威。其实,他们不知道!这是懒的问题吗?不完全是,是没有人教育他们,作为一个研究生你必须知道什么,日常研究是什么意思,日常工作包括什么。不懂这些难道不就如猪队友防守总是失位吗?
问题来了,我的意识告诉我,进入大学该干嘛不是高中老师教的吗?读研该干啥不应该是大学本科老师教的吗?错了,这只是我的意识,不是普罗大众的意识。更不是学生们的意识。到底哪一种意识是对的呢?这就不探讨了吧......
结论就是,读大学的学生并没有读大学的意识,读研究生的同学缺乏读研意识,这是常态。这是老师、同学们都必须警惕的一种非良性常态。如果这叫正常,请把自己变得不正常起来!
最后
读到这里,也许有同学会问,意识是不是一种习惯?我初步的答案是,意识是某一种特定的习惯,但是并非所有的习惯都是意识。比如,你喜欢熬夜看书,这就是习惯,并不是意识,而且还是坏习惯。
意识有没有坏意识呢?有!而且很多。比如,大学准新生习惯问的问题包括:这个专业就业前景如何、这个专业适不适合读研、怎么样才能保研等等,这都是坏的意识。怎么定义坏呢?为什么说它们坏呢?如果一种意识不能有本质的帮助就是坏。某专业就业前景好,你就要努力学?就业前景不好就不努力学?不对啊,就业前景不好就更应该努力了好吗?你在自己是否适合读研都不知道,甚至读研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就问如何保研,合理吗?
还有一些家长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家小孩一定要读研,我家小孩一定要留学镀金.....这也是非常糟糕的意识。读研、留学只是一种手段,而在小孩人生目标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盲目下指标,而不是合理地引导思考,这能称为好的意识?
最后的最后,其实本文并没有给出很具体的指引,而是通过实例、闲聊来提醒大家思考,通过思考,逐步建立起大学学习的意识,并为长期的学生生活奠定基础。希望有所帮助。
--
2021年7月31日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