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阅历上的差距,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思维差距。
你1年读了5本书,别人读了400本。
为什么?
因为你读1本书的时间,别人读了80本。
短短一年时间,我的阅读速度从一天阅读80页,到一天阅读3本书,5本书,再到如今的阅读速度:一天可以阅读8本书。
阅读速度真的可以很快:
孙正义,一年读2000本书。
李欣频,一年读1000本书。
印南敦史,一年读700本书。
陈安之,一年读600本书。
利用零碎时间,照样可以读很多书:
俞敏洪每年读200余本书。
李嘉诚每年读150余本书。
比尔·盖茨每年读140余本书。阅读速度:一目千行。
张瑞敏每年读110余本书。
任正非阅读速度:1小时100—200页。
人人皆可快速阅读。
比如《快速阅读术》的作者印南敦史,通过刻意练习,他从读1页书需要5分钟到每年阅读700本书。
实现快速阅读,只需以下几招:
1.不求记住,只求理解。
把记忆交给电脑,人脑只负责理解、运用。
人脑要做最高级的事。
2.对于已经熟知的内容,闪读或不读。
3.对精华内容重点阅读,其余部分略读或不读。
拿到书,先看目录,快速找到对你最有价值的内容开始阅读。
很多书,没必要从头读到尾,尤其是那些注水书籍。
阅读一本书,可以把95%的时间分布给高价值的内容,其余内容只留5%的时间快速浏览。
一本300页的书,对你有用的可能就是其中的某个观点。
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到对自己最有用的知识,谁就是阅读高手。
读书不是要100%地复制,而是要邂逅那1%对你有用的知识。
善待自己的大脑,书上那些没价值的内容,就不要让它们去占你的大脑内存了。
就像嗑瓜子一样,我们要的只是里面的仁儿,瓜子壳没用,直接吐掉。
4.眼睛快速扫射,一目十行,甚至一目千行。
比尔•盖茨说他目前的阅读速度是一目千行,将来可达到一目万行。
读书时,不要读出声,更不要在心中默念。
眼睛快速扫射,大脑快速吸收。
很多书,一目十行地读,和一字一字地读,最后的效果是一样的。
5.不要做笔记,除非你特别需要。
笔记做在笔记本上,不如做在脑子里。
你做的摘抄和读书笔记,可能永远都不会再看,多数时候,做笔记只是在浪费时间。
与其做笔记,不如让大脑对重要的知识进行深度加工,理解、消化、吸收。
让知识在脑中留下烙印,比留在本子上要强得多。
如果非要做笔记,可以阅读电子书,做电子笔记,复制粘贴,节省时间,方便储存、方便调取。
6.一本书只读一遍,一遍读透。
一遍读透,最省时间。
很多书,没必要一读再读。
你在这本书里读到的观点和思想,日后在其它的书中和文章中,还会遇到。
这本书的灵魂,你还会邂逅。到那时,你的理解会更透彻。
如果确实需要读第二遍,那就只读你首次阅读时圈画出来的重点内容。
7.读书与听书结合。
一部手机,一个耳机,就可以进行有声阅读。
有很多听书APP,上面有有声书籍,如:喜马拉雅、懒人听书等。
我每天在做家务、跑步、等地铁、甚至如厕的时候,手机放着有声书,边干活边听。
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系统性地学习。
我有时一个月竟可以完整地听10多本书。
长久以来,在阅读这件事上,我们太依赖眼睛,而忽视了耳朵的作用。
其实,在你眼睛和手不得空时,完全可以用耳朵阅读。
在感官上,耳朵和眼睛的地位是平等的。
这两种感官都可以是你的知识接收器。
听书的效果,甚至比读书更好。
8.听高人讲书。
想用最少的时间吸取一本书最精华的思想,可以去听高人讲书。
一本300多页的书,被浓缩成了30分钟的讲书音频。
讲书人,是替你读书的人,他们找到全球最好的书,把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整理出来,讲给你听。
讲书APP有得到、樊登读书会、微信读书、喜马拉雅、懒人听书等。
读书越快,效果越好
同样一本书,用3个小时读完,和用3个月读完,哪个效果更好?
对于绝大多数可以快速阅读的书籍来说,前者效果更好。
快速阅读一本书时,思维是连贯的,书中内容能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系统,建构起的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果你每天只读一页,300页的书断断续续读了300多天,所有的知识点被存入脑中后,是零零散散的状态。
因为你读书的时候,对知识未加甄别,高价值和低价值的知识全涌入脑海,混杂在一起,不利于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
更重要的是,快速阅读一本书,就可以避免一本书买了一年多了,还没有读完,甚至都从没有翻开过。
高效阅读的方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找到最好的书,然后用最快的速度找到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
我们要的是:一本书的灵魂。
和灵魂促膝交谈,而不是它的驱壳。
[注:本文所指的快速阅读,主要适用于那些较易理解、可以快速阅读的书籍。]
如果想听本文的音频,请戳https://mp.weixin.qq.com/s/M__2c-1Zv9PN63WBBM1r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