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瑜舍家人们,
从去年开始我了解到很多店副或者店长对于工作的意义是不清晰的,大家觉得工作一麻烦一劳累就想着放弃,比如遇到同事不配合,会员问题难处理,事情的繁琐,不愿承担更多…我很想问,这世上有理想化的不用努力和战胜困难的收获吗?我们总是倾向挑选容易做的事情,不会主动挑战自己,更不会沉心磨炼自己,一遇不顺利就调头,那最后你以为你逃得开吗?
痛苦是帮我们指出我们先前没有学会的功课,在我们没有完全学会之前,痛苦是不会停息的。不论你逃到天涯海角,一样的问题会换一层外衣再次来到你面前。
我们嘴里口口声声的修行只停留在想象的概念层面。凡人眼中,工作是工作,修行是修行。工作是为了收入和糊口,与其有关的词汇是“乏味”“被压榨”“劳累”等,充满了俗世气味;而修行是“高大上”的,与其有关的词汇是“心灵”“美好”“正果”等,“修行”两个字本身就给人远离尘世的超脱之感。
我们眼中,修行应是找个深山老林,最好是有古庙静寺,点香静坐,练练瑜伽,读读佛经,深呼吸,或是朝拜宗教圣地,比如去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转转神山,去印度见见上师泡泡恒河。
这种修行方式在明代大儒王阳明看来就是“着相”了,矫揉造作,为修行而修行。他认为,工作就是修行,工作情境就是最好的修行之地,工作越繁重,修行的时机越好。
王阳明对“工作中修行”的解释是:在工作中自然而然地按照良知要求去行事,除了良知的指示外,心无旁骛。你在工作中的表现如何,良知轻而易举就能知道。不欺良知,才是真修行。
践行阳明心学的日本经营大师稻盛和夫先生说,工作中修行是帮助我们提升心性和培养人格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去用心工作,就是用工作来磨练我们的心,提升了我们的灵魂层次,光明了我们的良知。
工作中修行,就如同走路,应边走边认,边问边走,在路上体认良知,最后必能抵达目的地——良知的光明。
安心工作、努力工作吧,那就是你的修行。不仅是你事业的路,也是你人生的路。
瑾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