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的时候,贾玲的电影大火,好像现在的票房仅次于《战狼2》,有酸溜溜的影评人说,这两部高票房的电影,一部是被爱国情怀鼓动,一部是被亲情母爱绑架,电影本身并没有那么好,但是相信大多数人也是被感动的稀里哗啦的,更有一条新闻,说一网友带着妈妈去看李焕英,然后妈妈哭到不能自已,特别想网友的姥姥,于是大年初三,网友驱车1000多公里带着妈妈从陕西到山东去看80多岁的姥姥。
血脉亲情永远割舍不断,即使远隔山里,也要翻山越岭,以慰相思之苦。人生有种莫大的遗憾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尤其想到岁月无声,时光荏苒,年近中年的悲观预测,与至亲的陪伴无非就是那么二三十年的光景,换成是休息日也只有1000余次,这还不算平时的工作应酬和其他社交需要,要知道灯的开关都有几万次的寿命,我们人类是何其的渺小和脆弱。你的不舍和忧伤在自然规律的时间长河里不会泛起任何一丝涟漪,这便更增加了发自内心的不甘和无助。
所以每次见到母亲,都想竭尽全力来补偿她,但你又会错愕的发现,她已经吃不下那些大鱼大肉,山珍开味,也穿不了那种看起来很时髦却不舒服的品牌服装,她甚至无法跟你一起去远处看看诗和远方,因为换个地方休息就会神经衰弱失眠头痛,走路时间太长也会让关节炎复发,不经常坐车超过一小时就会头晕恶心。庆幸的是,母亲身体并无大碍,都是一些常见的老年病。
所以看似人间的美景美食,她老人家都无福消受,我现在能想到的唯一的尽孝的方法就是时间的陪伴,而陪伴大部分的内容就是听她的唠叨。唠叨的意思就是,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跟你说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有时候会从她的小时候说起,每次说到奶奶对她如何刻薄总是义愤填膺,街坊邻居对她这俩儿子的称赞又颇感欣慰。
毕竟她的圈子就那么小,又喜欢安静独处,从不喜欢与别人打交道,所以她念叨的事情我早已经听过10遍20遍了,我会不耐烦吗?当然会,但是我要是一边玩手机一边听她唠叨,她就会觉得我嫌弃她的絮叨也就不再多说了,后来我终于想到一个绝妙的方法,既可以听她的唠叨,又可以不那么无聊。
这次回来我带上了吉他,因为我每周都要学一首新的吉他弹唱,我把琴弦虚按着和弦走势,然后右手练节奏,这样吉他只会发出闷音,声音很小,不影响正常的聊天,然后就像说相声的捧哏一样,附和着,认真听这位老太太的唠叨。
老妈还试探的问我,会不会影响我弹琴,我说这本来就是在练习肌肉记忆,就像您年轻的时候织毛衣一样,可以一边聊天一边练。
然后就是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我说再练练吉他,哪天失业了就去夜市上摆摊卖唱去了。老妈说,那夜市上那么乱,你这吉他声音太小啊。
我说这把吉他肯定不行,这就是个烧火棍,等我还完房贷车贷,我得买个一万块钱那种,能接上音箱的。
我正弹的带劲,突然老妈不说话了,开始把老花镜拿出来摆弄手机,我把吉他放下,喝了口水,问,老太太您这是干嘛呢?
突然我手机微信响了,定睛一看,她给我转了一万块钱。
我又气又笑,我就是开一句玩笑,您还当真啊?
反正这都是你逢年过节给我的钱,我也不缺钱,你不用等还完房贷了,这会买就行。
您快得了吧,我这把吉他其实挺不赖的,赶紧把转账撤回,来,我给您来一段吧。
然后我把新学的《那些花儿》,弹给她听。弹完了,问她,
咋样?
反正,不乱,不闹腾,挺好的。
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