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揵第三:赢得重用的方法

内,即入内,也通“纳”。

揵,举也,指包揽、替代君主决策。

内揵是指策士或臣子的取宠见用之术。

01:君臣关系

列举三种反常的君臣关系:

第一,有的臣子离君主很远反而关系密切,有的臣子与君主近在咫尺却关系疏远;

第二,有的人投奔而来反而得不到起用,有的人离开以后却被四处招募;

第三,有的人天天活动在君主眼前却得不到信任和重用,有的人君主远远听到他的名字就盼望他们来投奔自己。


为什么会有这三种反常的君臣关系呢?

02:内揵之术

想要游说君主时就必须暗中揣度君主的心意,出谋划策时也必须顺应君主的意愿。

决策还必须合乎时宜,时移则事移。


与君主讨论过去的历史事件时,要用“顺词”,即顺着君主的心思给予合情合理的诠释。

与君主讨论未来的事件时,采用“变言”,即变通而留有余地。

内揵之术的要点在于随机应变,灵活运用。

03:问题分析

与君主身远反而却被亲近的,是因为能够与君主的心意暗合;

与君主身近反而被疏远的,是因为与君主志趣不投;

投奔君主却得不到进用的,是因为决策不得君心;

离去却反而被再次诏求的,是因为其智谋被后来的现实证明是可行的、合乎君意的;

天天都活动于君主面前却不被信用的,是因为其计谋、规划不合君心;

被君主远远听到名声就思慕其来归的,是因为其计谋与君主暗合,君主正等待他前来决断大事。

所以说,没有得到君主宠信、君臣不相和就进献计策,必会遭到斥退;不了解君主心意就随便去游说,必定不能实现目的。

因此只有充分了解了对方的真实情况与意图,才能够把握住内揵之术,如此运用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进退自如,随心所欲了。

04:举一反三

唐朝的纵横家赵蕤(ruí)的名著《长短经》的《钓情》篇,对内揵之术做了更精彩的阐述。

即,七条诀窍:

一是以物钓之,看喜欢何物;

二是以言钓之,看喜欢听何话;

三是以事钓之,看如何待事;

四是以志钓之,看志趣何在;

五是以视钓之,看眼神如何;

六是以贤钓之,看如何待贤;

七是以色钓之,看形色如何变化。

05:一个例子

汉高祖刘邦想要废掉吕后所生的太子,改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许多大臣的劝谏都无济于事。吕后知道这件事后向张良求助。张良向她分析说:“这是难以用口舌争得胜利的”。接着给吕后出了个主意。当时天下有四个人,是皇上招不来的。这四个人年级已经很大了,但是因为皇上怠慢了他们,所以逃到了深山里,不愿意做汉朝的臣子。张良让吕后找人带着太子的亲笔信,设法说服他们投在太子的门下,礼待他们。一次宫中举行宴会,这四个人都已经八十多岁了,但是仍然跟在太子身旁做随从。刘邦很奇怪,就问他们的名字。原来正是那四个自己招不来的人。刘邦大吃一惊,就问他们,为什么他们不肯投奔自己,而愿意跟在太子身边。他们说是因为太子礼贤下士,所以出来为太子效命。刘邦对太子的能力重新做了评估,打消了废除太子的想法。

这就是典型的“以贤钓之”的例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古文观止》300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
    汉唐雄风阅读 8,108评论 0 7
  • 《古文观止》300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
    汉唐雄风阅读 6,060评论 0 3
  • 读书笔记。《鬼谷子》(于海英 评译) 内揵 【引言】 本篇是《鬼谷子》关于进献说辞和固守谋略的方法,主要论述了臣子...
    Shahin阅读 4,057评论 2 5
  • 《益智编:中华智慧经典》初刻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入《四库全书》存目,至清末藏刻已片板无存。光绪十七年(18...
    汉唐雄风阅读 5,555评论 0 1
  • 今天听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一个人对于鬼谷子这本权谋之的书评价很特别。 第一天看,让人觉得相见恨晚,里面太多的为人...
    锦瑟雨宸阅读 4,280评论 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