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可是效率不高。每次翻几页书,文字就像过电影一样,从眼前闪现过去,在眼球上留下淡淡的残影,我试图从文字上感悟到知识,却发现除了认识文字,理解起来却费劲。而在合上书的时候,那好不容易看懂的几个文字,也消失殆尽,最终是白看了。
这个问题,总是困扰着我,低效率去看书学习,收效甚微。我便想,如果有一种方法,能帮我解决就好了。网上的什么阅读技巧,作用都有限,尽管有些博主,说得神乎其神,甚至说一天能看完一本乃至十本书,这样夸口,叫人不敢直视。速读显然不现实,正常读尚且记不住,何况加速。
抛开那些投机取巧的办法,我觉得还是应该脚踏实地来读书,看到有人说,读书时,将桌上放一本辞典,遇到不懂的,直接翻阅就好。我觉得可行,但查词典这种事倒是费事,我改造了一下,直接手机上查找,不是更好?
这样确实能解决部分问题,可我却因此会被查词而打断。在我每次卡壳的时候,都会查资料,而查完后,再回到书本里,却发现已经无法和从前衔接了。甚至我都忘了刚才看到的位置,也就需要重新开始,查询也是白查了。而且这样的阅读,还是太慢。
当ai软件开始普及的时候,我有这样的设想,如果能将书本放进软件里,让它来帮忙解读,不也很好吗。ai或许早就知道,有人会有这种需求,不断迭代,这个功能很快就问世了。
一个文档上传到ai,它就会立即阅读分析,几分钟后,它就将书读完了,然后开始提问,他对答如流,总能从书中截取你要的答案。这本书放入ai后,好像活了一般,它化身为一个智者,在和我对话,书中的内容,就是我们谈话的内容,它是书的本体,所问的内容,自然就是书中内容,这样聊着天,书的主要内容也掌握了,这样没有负担去读书,是个现代人读书的好方法。
可渐渐地,我又发现新问题了,原来,ai并不是我想象中那么智能,我尝试问了几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他们给出的答案,却和事实偏差,与书本不符,甚至在答不上来的时候,还在胡编乱造,说得好像头头是道,可只要深究就会露馅。我不由得想起那些道貌岸然的专家教授,明明啥也不懂,却能用抽象笼统的语言扯上半天,甚至让人觉得他好像很专业。
我想,那很可能是对超长文本的处理有所欠缺导致,ai当时的能力,还不足以去处理那么多文字,内容太多,理解就会混淆,各种问题就会出现。
看来想利用ai来辅助阅读这条路,像是行不通了。不过那时候我所使用的ai,倒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还能替代搜索工具,在阅读时,只要遇到不懂的字词,我就丢给ai,让它找出解释。ai就从“伪专家”一下成了我的老师,负责为我答疑解惑。
某天读书,看到一句诗词,不解其意,便想同以往那样,敲击手机键盘输入内容求解。奈何内容太多,两分钟仍无法敲完。我突然想起,照片都可以丢入ai识别内容,文字不是也可以如此吗?顿时灵光一现,将书本中的内容,拍照传到ai去,它好像瞬间就明白了我的意思,识别文字,解释出来,只是几秒钟,大段文字就给出了我想要的解释。
从此,我在阅读时,就有了新的方法。遇到不懂之处,打开手机拍照,咔嚓一声,ai软件就会帮我解读。不管是生僻的古文,还是相对抽象的文字,乃至文中出现的英文,它都能给出相对合理的解释。那些难懂的文字,经过它的举例说明,也不再晦涩。
使用这个方法,阅读变得简单轻松了。而后来又出现了专门建立知识库的软件,可以解读书的内容,这样的好东西,势必会让学习效率加倍吧。只是最近忙碌,倒是没太多时间去研究了。
那天看到有ai眼镜问世,那镜片就是一块屏幕,可以帮助使用者,识别他看到的东西,购物和导航都没问题。我当时就想,如果能用来读书看报就好了。当文字出现在屏幕上,就会听到ai眼镜的解读,让人不必太费力,直接了解文字重点,加快进步消化文字内容,事半功倍。
果然,这样的创意不可能没有人想到,看到这样的产品已经问世了,只是离真正上市,且大幅度降低成本,还需要一个过程,相信那些科学家发明家不断去探索,就早晚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