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老师是现在网红的心理学专家,毕业于北大。可是你知道吗?他在高二的时候期中考试的成绩考好了才能考上一本,考不好的话是可能只考一个二本学校。
但是他是如何在高三一年时间从学习中等生逆袭到成为学习优等生,他说学习是有方法的!
1.打破舒适圈~实现突破自我~改变预言
高二下学期的期中考试,武志红考了全班的第29名,但是他发现这个成绩,顶多能上个差不多的学校,他觉得自己要好好努力学习了,所以他第一个决心把自己的化学学好。他的方式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他的策略是猛刷题集。
经过两个月的专题测试以及试点的积累,化学成绩做梦也没想到,竟然考到了全年级第一,这个改变使他突破了自己的想象空间,他之前觉得自己跟优秀的学生比不来,自己可能只是个中等生,可是经过这一次,他完全颠覆了自己的想象,他觉得是不是其他科目也可以做的像化学这样的突破水平?我是不是也可以做一下名校梦?
这个化学的进步可以改变了自己的预言,他认为自己有能力考上自己心中的大学。
突破自己的舒适圈之后带来成绩上的改变,这个改变又改变自我预言。自我预言指的是如果相信自己行,你最后就能行;如果怀疑自己不行,你就会退步。
“要相信你的最好成绩,因为那是你抵达过的境界。如果你相信它,那么你一定会重新抵达那里。”
所以说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这个优秀带来的正向反馈可以改变自己的预言,这种预言又把自己推向一个更高的人生维度。
这种维度的改变必须要有一些基础,这个基础也就是自己之前达过那种优秀的经历,所以相信这种经历虽然会保持。
比如说我想要靠作写作赚钱嗯,那么我就开始一个月学习写作以及积极输出写作文章。
通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专注于写书评的形式,我向多家嗯公众号投放书评文章,结果只有一家收录了我的文章,之前是没有任何过投稿成功经历的 但是这个成功经历告诉我:我有写书评的潜力,只要我写的好,没有收入不了的文章!
我改变了自己的自我预言!
2.由点到面~逐项突破
武志红老师自从化学的那次突破式进步之后,他从高三开始,物理就成为第二个突破口,两个月后,他通过自己的专项努力学习,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取得了有史以来最高的物理成绩分数,而且化学成绩仍然名列前茅。
这就是打破舒适圈取的突破式进步,改变自我预言的威力。它使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到,而且可以再次验证自己的预言。
数学成绩不好,他就请教数学高手,扫漏洞,经过专项请教高手的学习方法以及自身的努力,和自我预言的威力,他的数理化成绩,最后也名列前茅。
这时他的学习方式:由成功案例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改变的自我预言,分散式击破,逐个扫除自己的盲点,并通过请求专业人士的学习方法,加速自己的成长之路。
拿我举个例子吧,我写书评,书评有好几个部分,我觉得我在书评的构造,选题以及整体逻辑性方面不是特别好,我就报了课程去学习,利用刻意学习的方式,每个月单点突破,一个月方面的学习一个点,最后串联成线成为我的优秀书评。
3.挫折带给我真正战略的改变
武志红老师在高三下学期的第二次模拟考试中仍然考了全班的第19名,但是除了化学以外的其他学科都处于下滑趋势,这个打击给他很大的影响,他想:“至于语文,我读的文学类书籍、看的文学类杂志,全班任何人都没法和我比,而且高中所有要求背的课文、诗歌,我全背过了。还有政治,我几乎整本书都背过了,考试却没及格……实在是没有道理啊!!!。”
这天看到一个火车轨道的现象,他突然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没有考好的原因。他想:即使是在质量再好,精致的火车,如果没有行驶的正确的轨道上,它也跑不起来。
你知识掌握得再好,也只有走上考试轨道才能取得好成绩,上不了这个轨道,也拿不到好成绩。
武志红老师开始调整他的战略,除了英语以外,其他任何学科都停止重复学习。
首先要专心思考,怎么能在每一科上“走上考试轨道”。他每天都写日记,内容几乎全是思考怎么考试,且一旦想到方法就立即自己做模拟题进行检验,一旦觉得不对就立即改变。
接下来对每个学科都有了深刻的体会,按着这个体会把每个学科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结果在离高考的第19天的考试中,第一次挤进全班前十。
这是挫折带来的真正意义上的改变。
挫折商,就是一个人在应对挫折时形成的一些良性的应对方式,一定程度的挫折可培养一个人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可培养一个人的多向度思维。
“考试轨道论”的顿悟很重要,但怎样才能跑上考试轨道呢?
站在考官的角度上看考试。也就是换位思考,我们作为学生答题的时候,这个题拿出来这么刁蛮,可是换一个角度想这个出题老师是怎么想的,他是想考哪一方面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想融入贯通还是单一讲述?
换一种角度思考,那种考试的感觉也不会不一样,我们会从出题人的角度去想我们如何答题,也更容易得到高分,不容易出现排斥心理。
也拿我举个例子吧,比如说我想去投稿,每个平台的书稿风格是不一样的,那就得让我去琢磨看他们签约作者的风格,然后根据这个风格改变自己的书评写作风格,这样他们也更容易接受我的稿件。
如果出现拒搞的情况,那我就去反思为什么这个稿件会被拒绝?我写的哪里不合他们的要求?
我会把这个写作过程看做一个整体,而不是因为某次的接搞而欣喜,也不会为某次的拒搞而失望,我知道写作这个路程很漫长很漫长。如果局限于当前的利益的话,那很容易就忘了自己的初心。
当我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真的是热血沸腾。真的非常惊讶竟然用一年的时间就实现自己人生的逆袭,他的学习方法的价值性也那么具有可行性,我把它用到自己写书评的过程中,竟然也可以实现自己的小小进步吧。
写出这篇做文章的话,希望大家看到的人同样能够用起来,因为这真的是我看过最好的学习方法,从根本性上的潜意识改变了我们的认知方式,只有自己觉得自己行那才可以行!
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