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习惯的力量
苏格拉底曾经给他的弟子们布置了一个任务,每天甩臂300下,坚持一年。并问弟子们能否做到。弟子们都回答说能。
一个月后,他再问弟子们,还有多少人仍在坚持,90%的人举起了手。两个月后,他又问,80%的人还在坚持。一年后,他再问,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这个弟子叫做柏拉图。
柏拉图有一句著名的人生格言:“优秀是一种习惯。”他之所以成功,并不在于他能坚持每天甩臂300下,而在于从小事中展现出的那一份坚持的毅力,对掌控自己人生的一种信念与自信。掌控无数件小事,让无数个微小进步持续叠加,最终铸就非凡的人生。
在中学时,为了鼓励同学们做广播体操,我的班主任老师说,你们现在年轻,认为轻松完成俯身弯腰这些动作是理所当然,可是,如果不坚持这些小动作,未来的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自己弯不下腰了,但如果你们能每天坚持俯身弯腰,到80岁,依然能轻松完成。
我观察到,我身边很多人,年龄不到30岁,但身体已经硬化,让他们双腿并拢伸直,俯身,用双手去摸地面,费劲吃奶之力,指尖和地面的距离仍有一尺高。同时,我也看到,有80岁的老头老太,还能劈一字马。
身体不是一天退化的,皱纹不是一天爬上来的,肥胖不是一天吃出来的。日日与你相处的伴侣,看不出你的变化,但五年、十年不见的老朋友,却可能惊叹你的巨变。
与身体相同,我们的习惯也在日日塑造我们的心智、学识、技能,我们的精神、气质、心灵,我们的家庭、事业、人际关系。
每周坚持读一本书的人,跟不读书的人,十年后就相差520多本书的知识量;每天坚持写作1000字的人,跟从不书写的人,10年后就是365万字;每周坚持练一场演讲或者做一次报告的人,十年后就是520场演讲。两者读、写、说的能力会差距多少?两者的眼界、见识、影响力会差距多少?
成也习惯,败也习惯;好也习惯,坏也习惯。习惯即是品格,品格即是命运。习惯塑造我们的人生命运。
停下来,思考一下,你有哪些好习惯,又有哪些坏习惯?你想要保持哪些好习惯?你想要新养成哪些好习惯并戒除哪些坏习惯呢?为什么有些坏习惯你想改就改掉了,而有些坏习惯却怎么也戒不掉?
二、什么才是你真正需要改变的东西?
人类的行为习惯,看似千差万别,但在这些纷繁复杂的、迥异的表象下,蕴含着不变的原理,普适的规律。抓住本质和原则,理清内在不变的规律,就能帮助我们以不变应万变,戒除一切想要戒除的坏习惯,养成一切想要养成的好习惯。
改变习惯之所以很有挑战,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我们没有找对需要改变的东西,即明晰你真正需要改变的是什么,也即What和Why;二是,我们试图以错误的方式改变自己的习惯,即How。
首先,什么才是你真正需要改变的东西?为什么要改变?
行为的改变主要有三个层次:
一是结果的变化。这一层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状态,是静态的。例如他很肥胖,是当下静态呈现的结果。于是,他励志要减肥,目标是在一年内减掉30斤。减肥、出版书籍、练成马甲线、完成马拉松比赛.....我们设定的目标大多是结果这一层次的变化。
二是过程的变化。这一层涉及改变你的习惯和体系。健美的身材,是每个人渴望的结果,但有的人能达成,有的人却始终达不成,重要的原因,就是两者的习惯不一样、遵循的日常生活体系不一样。前者每天早睡早起,一日三餐健康饮食7分饱,每天Keep运动流汗,每周10公里长跑;后者生活不规律,大吃大喝垃圾食品,舒服不如躺着。日积月累,自然而然形成了不一样的身材和体质。我们的习惯大多体现在过程和体系这一层次,是你日常重复的行为。
三是身份的变化。这是最深层次的改变,有关你的心灵、精神、信仰和价值观,你对自我的认知,你对他人的看法。例如,我对自我身份的打造,就是要做一个自律、能坚持的人,基于这种身份认知,我对那些能保持好身材,女的有马甲线,男的有6块腹肌的人颇有好感,不是因为马甲线和腹肌有多性感,而是这种结果背后所需要的自律和坚持。这种身份的认知,促使我坚持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练瑜伽和马甲线,至今,我也没有练成马甲线,但我依然在坚持,并且享受这个追求的过程。
结果,意味着我们得到了什么,或者渴望得到什么。过程,意味着我们应该做什么,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身份则关系着我们的信仰和价值观。
谁都不缺乏美好的愿望,想要得到一个好结果,也不缺一时意兴盎然的行动和激情,缺乏的是日日践行的习惯、年年遵循的体系。更深层的原因,则是缺乏正确的身份认知,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在《了凡四训》中写道:“大抵最上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既无;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最上治心,就是要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身份认知。如果无法在思想水平层面进行改变,则只好往下走一步,以理明之,这就导致了“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人生”,理过脑,未入心,很容易坚持不了。如果理也说不通,就只好对行为进行禁止了,这是许多严厉的父母对孩子常做的事,可是却屡教不改,屡禁不止。
以这次疫情带口罩一事来说,尤其在国外,刚开始许多人不愿带口罩,因为他们把带口罩与自己有问题的身份联系在一起,超市老板对带着口罩进来的顾客嗤之以鼻,因为他认为你带着口罩来我店里,是在说明我这有问题,会影响我的生意。这种身份认知愈强烈,就算有人苦口婆心跟他们申明利弊、讲道理,也往往无济于事。
随着疫情的发展,人们的身份认知开始发生了改变,不带口罩意味着你是一个不珍爱自己生命、也不关爱他人生命健康的人。店老板不带口罩经营,意味着你不尊重他人,你这里有潜在的威胁,就是有问题。人们开始鄙视那些不带口罩的人,对他们尤其避而远之。瞬间,出门带口罩,就变成了共识和习惯。
以吸烟这件事来说,为什么80之前的男性烟民众多呢?因为在这些人心目中,吸烟是爷们的标志,男性聚在一起,你都不会吞云驾雾,还算爷们吗?为什么80后,吸烟的人就少得多了呢?吸烟变成了坏孩子的标志,常常和不务正业、生活不健康的身份联系在一起,是不受社会欢迎的。认知观念改变,行为习惯和结果也随之改变。
所以,当你想要戒除一个坏习惯,形成一个好习惯时,什么才是你真正需要改变的东西?是思想水平,是价值观,是信念,是你对自我、对他人的身份认知。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习惯改变之根本在心,在于你对自己是什么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深刻认知,和坚定的信念。信念有多强,坚持就能走多远。
那么,在实操层面,具体该如何养成好习惯并戒除坏习惯呢?暂且按下不表,明天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