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抽象与演变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抽象与演变

数据库系统的标准结构

DBMS管理的三个层次

  • 外部层次(用户层次):某一用户能够看到与处理的数据,是全局数据的一部分
  • 概念层次(逻辑层次)(全局层次):从全局角度理解/管理的数据,含相应的关联约束
  • 内部层次:存储在介质上的数据,含存储路径、存储方式、索引方式等

数据与数据的结构--模式
模式(Schema):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的一种结构性的描述,所观察到数据的结构信息
视图(View)/数据(Data):某一种表现形式下表现出来的数据库中的数据

三级模式(三级视图)
外模式:某一用户能够看到与处理的数据的结构描述
概念模式:从全局角度理解/管理的数据的结构描述,含相应的关联约束,体现在数据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
内模式:存储在介质上的数据的结构描述,含存储路径、存储方式、索引方式等

两级映像
E-C Mapping:将外模式映射为概念模式,从而实现数据概念视图向外部视图的转换,便于用户观察
C-I Mapping:将概念模式映射为内模式,从而实现数据概念视图向内部视图的转换,便于计算机进行存储和处理

数据库系统的标准结构:三级模式两级映像

逻辑数据独立性:但概念模式发生变化时,可以不改变外部模式(只需改变E-C Mapping)从而无需改变应用程序
处理数据独立性:当内部模式变化时,可以不改变概念模式(只需改变C-I Mapping),从而不改变外部模式

我们设计数据库系统时,一定要遵守好这些规则,这样开发软件时可以少走弯路。

三级模式两级映像

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对模式本身结构的抽象,模式是对数据本身结构形式的抽象(就是数据结构的结构)

三大经典数据模型
关系模型:所有模式都可抽象为(Table)的形式,而每一个具体的模式都是拥有不同列名的具体的表
层次模型:的形式组织数据
网状模型:的形式组织数据

数据库系统的演变与发展

简要发展史:四个阶段
由文件系统到数据库
由层次模型数据库、网状模型数据库到关系数据库
由关系数据库到对象关系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
由多种多样的数据库到多数据库开放式互连(对于普通环境ODBC,对于java环境JDBC)
由普通数据库到与各种先进技术结合所形成的新型数据库

本讲回顾


数据库系统学习笔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