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仲卿,不值得

当我第一次读到《孔雀东南飞》的时候还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那时多的是为仲卿与兰芝凄美爱情的唏嘘,以及对一众阿母阿兄的愤恨。但是就在昨晚上,我又细细地读了一遍这首长诗之后,心里最先出现的一个声音却是“焦仲卿,不值得!”

从一篇兰芝的自诉中,我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知书识礼、聪慧能干的姑娘。其次呢,“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是焦仲卿一心搞事业,夫妻之间聚少离多的状态,由此可见他们的情感想必也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深厚。

之后就是尖锐的婆媳矛盾,凶狠的阿母没事就找兰芝的麻烦。在婆媳矛盾中最关键的调和剂是丈夫,可惜焦仲卿这一剂药早就过期了。在他同母亲的交涉中看起来好像很强硬,甚至拿出“终老不复取”的条件来威胁她,但是他的阿母一槌床大怒,他便立刻败下阵来,转头回去劝兰芝。“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我今日休了你不是我的本意,都是我娘逼我的。“逼迫有阿母”让我们记住这句话。

兰芝大概也猜到会是这样的结果,没有哭也没有闹,自己收拾东西回家去了。她不知道自己回家之后会面对什么吗?焦仲卿不知道她会面对什么吗?兰芝自己一定是清楚的,焦仲卿一定不知道,因为他心里只有他作为府吏的一番事业。临别起誓的时候他心记挂的还是府里的公务。“吾今且赴府,不久当归还。”我先去衙门把事办完,用不了多久就再给你娶回来。再看兰芝呢,真真是临别殷勤重寄词,“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无论如何都不会负你!最后她也知道自己的命运不在自己手里,不忘提醒焦仲卿,父兄恐怕不会顺应自己的心意。但是,焦仲卿他根本没有听进去。

兰芝被遣回娘家,日子也不比在婆家好过多少。最后终是如自己所预见到的那样,迫于兄长的威压,要嫁予太守家的五公子。焦仲卿听到这个消息后是作何反应的呢?他的第一反应失去找到兰芝。找到之后呢?不是问她缘由,不是给她安慰,而是根本不听她的辩白,不理她的苦衷,也根本不在乎她受到怎样的逼迫和折磨。大概在焦仲卿眼里,这世上只有他的阿母会逼他结那种不想结的婚罢。

可怜兰芝隔着两三里路便认出了他的马蹄声,而她得到的却不是慰藉,而是来自她最深爱的人的风凉话和羞辱。“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恭喜你攀了高枝儿啊!我这磐石倒是足够厚重,能够抵得过千年的沧桑变幻;蒲苇嘛,不过有一时的坚韧,旦夕之间便折断变心了。你好好享受日后的荣华富贵吧,我独自去赴那黄泉路罢了!气话说到这里,他真的想死吗?恐怕也并不是。

兰芝在听了这话以后说出的“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如今看来,与其说是出于深情,不如说是决绝,这人世于她而言已经再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所以她才能在大婚当夜,毫不犹豫地“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此时焦仲卿在干什么呢?他在等消息,在等兰芝的死讯,不知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他等到了。于是在院子里徘徊犹豫了许久,终于以“自挂东南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之后常常会想,假如阿母口中“可怜体无比,自名秦罗敷”的东家贤女早些答应了阿母的请求,焦仲卿这次能够顶得住阿母槌床大怒的压力,而兑现他“终老不复取”的诺言吗?假如他没有在兰芝成婚前日去对她说那一番话,兰芝最终还会走向“举身赴清池”的结局吗?如若兰芝没有决绝赴死,她同太守家的娇逸第五郎有没有可能共同创造一些幸福的生活呢?这些问题当然永远都不可能有答案了。

以上,不过一时游戏之作,诸君便只当作茶余饭后的一则笑料来看罢。最后祝愿天下有情之人都能找到心心相印的眷属,白首不相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