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特加 | “战斗民族”的杯酒传奇

伏特加,是酒精,人人心知肚也明,你若斗胆碰一碰,必令眼花头也蒙。伏特加,力无穷,添精神展笑容,如此美酒伴一生,何怕没有好心情?

这首小曲看似简单,却也说明了俄罗斯人与伏特加的关系。很多中国人对俄罗斯人与伏特加的关系感兴趣,经常会提俄罗斯人如何爱喝伏特加之类的问题,以为俄罗斯人与生俱来就爱喝酒。但是,读过书才知道,其实这是对俄罗斯人的误解。实际上,俄罗斯人饮酒的历史并不长,只不过是 15 世纪才开始的事儿,满打满算不过500 年,至于说伏特加酒是哪年引进俄罗斯的,这恐怕连俄罗斯人自己也说不清。

俄罗斯原本是个不嗜酒的民族。众所周知,公元 988 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率领全民皈依东正教,东正教教义对酒精饮料有较严格的限制。在东正教的历史文献上,至今尚未发现俄罗斯历史上发生过大规模酗酒现象,或是民众醉酒成风的记录。应该说,俄罗斯民族从诞生之日起,就没有与饮酒相关的礼仪,而东正教文化又深刻地遏制了醉酒陋习。而且,在古斯拉夫民族的万神殿中,也没有一个神喜欢醉酒。但不可否认,俄罗斯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为国泰民安而举杯的习俗。有趣的是,俄罗斯人那时候喝的是啥?

他们喝的当然不是酒,而是俄罗斯著名的蜂蜜饮品——热蜜水。热蜜水历史悠久,可追溯到 18到19 世纪。冬季来临之际,天寒地冻,大雪皑皑,街头常见卖水的人,他们背着大茶炊或者用棉被紧裹的大桶,里面装着滚烫的热蜜水。他们有的走街串巷向顶风冒雪的行人兜售热蜜水,有的人直接在街头开设商亭和摊位,支起烧炭的茶炊开始煮水叫卖,生意甚是红火。当时俄罗斯的集市和商铺区,最佳地段和最红火的生意,就是卖热蜜水的。最重要的是,如果没有卖热蜜水的,街头行人很难长时间步行到达目的地。

俄罗斯热蜜水的配方很有趣:先在开水中倒入 150 克蜂蜜,再加入 150 克白糖,均匀搅拌之后放入 2 克月桂叶,以及生姜、豆蔻、石竹和桂皮共 5 克,使水再沸腾后即可。

与此同时,俄罗斯还出现了另一种蜂蜜饮品,叫蜂蜜酒,它的做法也颇有趣:置 100 克蜂蜜于温水中,均匀搅拌后过滤,再将啤酒花添加进去,煮沸,水蒸发掉一半即灭火,这就是蜂蜜酒半成品,倒入蜂蜜罐中,再加入黑麦粉、发酵粉及糖浆,茶饮,茶汤壶,一种金属制的有两层壁,四围灌水在中间着火的烧水壶。待发酵后,即成了蜂蜜酒,其酒精含量的高低,可以根据人们的喜好程度进行调节,最后,再将做好的蜂蜜酒倒入特质的木桶,并放入凉爽的地窖保存。蜂蜜酒的出现,虽远比欧洲人向俄罗斯出口烈性酒晚,但不能不说与俄罗斯伏特加的出现有关。

14 世纪末 15 世纪初,欧洲烈性酒由意大利北部城市热那亚经商人之手传入俄罗斯。热那亚是一座著名的海港城市,也是意大利第一大港,那里的商人将一种名为阿凯维特的当地产的、以蒸馏方式制成的烧酒贩运到俄罗斯,其酒精含量约在 37.5~50% 之间。史书记载,这种蒸馏造酒精的方法是阿拉伯人发明的。

话说意大利烈性酒引入俄罗斯,最早主要为医用,因为俄罗斯人认为该酒度数过高不宜饮用。这就是我们目前所知道的,俄罗斯最早出现烈性酒的史实。俄罗斯最早酿制的很多酒精产品都叫伏特加,比如说自酿酒、露酒和稀释了的酒精溶液等皆是。目前人们比较熟悉的伏特加酒,仅仅是伏特加家族的一个成员而已。

“伏特加”这一称呼的来历极为有趣。俄语“伏特加”一词的词根,是从“水”一词演绎而来。在斯拉夫国家,水可不是简单的液体,斯拉夫人强调非活水而不饮。何为活水?即淙淙流淌的泉水、奔流不息的河水,总之,就是流动的水。俄罗斯直到今天依旧强调喝“活水”。

就这样,俄国人逐渐开始喝烈性酒,且对酒精的依赖越来越大,大约在 10到13 世纪,俄罗斯开始借助红酒和蜂蜜饮料酿制伏特加。最原始的伏特加酒精含量最高只有16%,随着时间的推移,俄国的伏特加酿造业开始走向红火。15 世纪,俄罗斯的蜂蜜酿酒业逐渐衰落,那是因为蜂蜜酿酒时间长,耗费原料太多之故;再有,西欧的蜂蜜饮品在技术和产量上均优于俄罗斯,大量出口俄国,这样,进口蜂蜜就逐渐取代了俄罗斯的本地蜂蜜。

15到16 世纪,俄罗斯编年史上开始正式使用“伏特加”一词,在官方以及文学作品中,该词的使用频率逐渐变得频繁:首先是因为那时俄罗斯兴起大规模的酿酒运动;其次,由于伏特加的销售在第一时间即受到国家管控,成为垄断商品。史料记载,伏特加酿造最红火之地为库尔斯克省、奥尔洛夫省、坦波夫省、哈尔科夫地区和苏姆斯基等地区,原因是这些地区盛产粮食,而粮食是酿制伏特加的最佳原料。

斯大林说,苏联伏特加不仅仅是一种酒精饮品,更是与资本主义政治斗争的工具。因此,苏联伏特加与西方世界的伏特加产生对抗也在情理之中。与苏联伏特加对抗的西方品牌,一个是瑞典生产的“绝对”牌,一个是美国生产的“斯米诺”牌。

美国认为,伏特加产权应归美国。理由是苏联生产伏特加的时间是1923年8月26日,即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解除禁酒令之日,而美国生产伏特加的时间,是 1918 年到 1921 年间。因此,美国比苏联生产伏特加早。当时,由于俄国爆发了革命,一些俄国人移民西方,其中也有伏特加生产商,他们后来在美国办厂造酒。苏联当然不服,因为自19世纪以来,世人从未怀疑过伏特加是俄罗斯的发明,所以,苏联一方面从政治上积极回应美国的质疑,抨击美国觊觎苏联伏特加酒的国际发明权,迫使苏联停止伏特加的全球推广,试图损害苏联的商业利益和贬损苏联的国家形象;另一方面,苏联政府责令酒史专家波赫列博金,撰写《伏特加史话》,从理论上证明伏特加是俄国专利,反击美国挑衅。可惜波赫列博金的《伏特加史话》水平有限,没能向世界证明伏特加的原产地是俄罗斯。

就在美苏伏特加酒之争闹得不可开交时,波兰又跑出来插了一杠子。波兰政府宣称,早在波兰王国(创建于 1025 年)时期,波兰人就发明了伏特加,远早于俄国。波兰还指责苏联抢注“莫斯科特酿伏特加”“首都伏特加”“俄罗斯伏特加”和“西伯利亚伏特加”等系列商标,并将产品推向市场,使波兰蒙受损失。波兰要求苏联立即停止侵权。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美波三国的伏特加发明权之争尚未休止,白俄罗斯又加入混战。白俄罗斯声称,他们的祖先才是伏特加的发明者,其理由是,白俄罗斯在 12 世纪属于立陶宛大公国,而那时已有明确文字记载伏特加是立陶宛大公国的饮品,而这恰是历史上最早将伏特加称之为酒的记载。时至今日,俄罗斯、美国、波兰和白俄罗斯的伏特加发明权之争依旧在继续,但也难有答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