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虽然来了,阳光也如往年一般明媚和艳丽,期盼中的那朵花儿,却没有如期开放。一个寂寞的夜晚,我重温了《肖申克的救赎》。就如一个小金人无法诠释小李子的精彩人生一样,《肖申克的救赎》已无需用一个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桂冠来证明——这是一部最好的电影。
十年前,我看《肖申克的救赎》时,曾经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是“救赎”而不是“逃离”,或者是“越狱”?当坐牢50年的老布假释后,发现街上的汽车,已经不是一辆,而是很多辆,这个世界不再是50年前的世界,老布选择以一种带有嘲讽的方式自杀。他在悬梁自尽的上方,刻了几个字,“老布到此一游”。消息传到监狱,很多狱友不解,好不容易得到假释的机会,获得自由,怎么会选择自杀?瑞德的解释是,“监狱是个奇怪的地方,开始你恨它,然后你习惯它,后来你离不开它,这就是体制化。”原来,逃离并不难,难的是救赎。“我得经常同自己说,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他们的羽毛太鲜亮了。当它们飞走的时候,你心底里知道把他们关起来是一种罪恶,你会因此而振奋。”可是,很多时候,这个世界的一些主导者并不知道这个道理,他们以为,只要把围墙筑高,把鸟笼扎紧,就没有鸟儿可以飞走。如同有的人愚蠢的认为,只要杀光报晓的公鸡,天就不会亮。
和50年监狱生活的老布一样,很多人已经离不开体制。他们会顶起被砸得血淋淋的头颅,仰视榔头;他们会嘲笑敢于逃离鸟笼的沙鸥,给他们冠以什么奸的污名。安迪的可贵不在于他以一把小锤子,用不到20年,挖通一条通向自由的隧道,而在于他无论在多么艰难,多么绝望的处境下,都有一个希望。狱友们一致认为,绝境中的希望会让人崩溃,让人发疯。只有安迪告诉瑞德:“记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
电影中,最让我心灵震撼的场景是:当安迪不顾一切在监狱的喇叭里播放《费加罗的婚礼》时,镜头缓缓划过正在广场上放风的犯人们和狱警们。所有人感动得静立当地,抛却愤懑、狠毒和怨怒,沐浴着我从未觉得如此自由的阳光。莫扎特的乐声铺洒在这些人身上,美妙音符似乎将他们都濯洗得纯净无比,这些声音直插云霄,飞得比任何一个人敢想的梦还要遥远。就像一些美丽的鸟儿扑扇着翅膀来到褐色牢笼,让那些墙壁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在那一刹那,鲨堡监狱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自由。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电影中,有许多非常有意思的细节。“试着留住一些信念,在它们丧失殆尽之前。它们也许无法最终实现,也许无法让我们更有意义的活着——甚至对于我自己而言,它们只会愈加带给我来更多的虚无感。然而我知道我有多需要这样的虚伪与自欺,因为你可以说我在做梦,但我不会是仅有的一个。”当监狱长打开藏有安迪凿石锤的《圣经》时,翻至那页,正是《出埃及记》——这个章节详细描述了犹太教徒逃离埃及的过程。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是啊,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还有谁会救你?还有谁能救你?请记住,救赎,就是唤醒我们已经麻木,已经沉沦的灵魂!
可是,如果我在肖申克,我会是谁?如果你在肖申克,你又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