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发的17年足迹,看着会不会心动?这是之前困扰我很久的关于旅行的乐趣以及对求之不得的美好东西的心态问题。
首先关于旅游,不知道朋友在看照片时是否能完全回到当时旅游的状态,那种与工作生活井然有序相对立的不确定性和遭遇各种意外,这意外包括美好的和糟糕的。是否被时间过滤后剩下的多是美好的,或者那些糟糕的被记忆包装成乐趣。置于我,五感的心旷神怡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探索和发现,可以是同行的人,可以是目的地有的或曾经有的,像是一次远道而来的专程采访,或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朝圣之行。如果没有以上原因,我更愿意待在家里,也能收获那些可以不去的旅行里收获的一切,还免受劳苦,毕竟工作已经够幸苦。
然后是面对求之不得美好事物的心态,旅行就属于这一类。在逻辑上,别人的美好和自己美好之间会有不同。就像颜色,在不同人眼镜里都被称为红色的东西,从科学的角度上无法对比不同人眼镜里的红色是否一模一样。所以,自己要什么,是调整心态和行为的源头,王阳明说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这个道理。旅行里的美好自然是我想要的,但权衡经济上的投入和产出,只好作罢,人穷志短,马瘦毛长,没有办法。但好在是还有精神领域,在那里旅行只需要时间、安静和温饱。在那里可以穿越时间,国度,禁忌,星系,有思想的山河湖海花草树木。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幸福的信息时代。所以可以释然了,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还有就是,那些困扰自己的都是一堵墙,需要一点时间和精力去推倒或者绕过去,世界如此美好,要把时间交给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