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冰说《台北爸爸》难产三年,曾一气之下自费印刷成单行本只送不卖。但我,是在《好吗好的》这本书里与它相遇。
文章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位早年犯错,为了儿子不与他一样走入歧途,想尽办法引导儿子成长的鬼马父亲,他的育儿方式,他的别有用心,对儿子性格的塑造起了很大的作用。
冰叔说,圣谚身上的优点,对照的都是父亲阿宏当年身上的缺点。
我想,在圣谚看到这篇文章时,就会明白父亲为何在自己面前总是这么鬼马,而父亲的育儿方式,给了我很大的冲击。无论是从父母的角度,还是从自我成长的角度,他的行为,他的方式,都值得我们深思。
1、不为他人眼光去做所谓证明题
阿宏曾在年轻时,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在十几年里用作恶的方式证明自己。他害怕圣谚也如他般,在成长的过程中,活在了他人的眼光里。
在儿子给给他看奖状时,他漫不经心对儿子说:“奇怪咧,上面写的又不是我的名字,你给我看干嘛”,并把奖状扔的老远。
他用行为加语言告诉儿子,你很厉害自己知道就好了,没必要向别人证明你自己。儿子不再拿奖状给老爸看,因为他知道,老爸一定会把奖状扔的老远,于是选择自己收好。
圣谚一路慢慢成长,心态坦然,坦然穿老爸的二手T,坦然接受奖励与质疑,练就一副好心态。
过于在乎他人的眼光,向他人证明自己,无疑会成为一把枷锁。
我们常说,做自己最重要。可是真正做到的又有谁呢?
朋友的表哥是一名公务员,而他的理想却是想成为公司的某部门经理。当初不想考公,想去闯,但家人苦口婆心,告诉他,考上公务员才能证明自己有能力,才能不让亲戚们看不起,才能有好面子。考上后一度想离开体制,赴自己的梦想,却又怕被人说没眼光,瞎折腾。
大概这辈子都无法赴自己的梦想了吧,为了证明所谓的自己有能力,为了让亲戚们看得起自己,为了不被人说没眼光瞎折腾。
可你不知道,你的梦想,从来都是你自己的梦想。你生命中的这些人,谁有决定权?谁又能为你的决定买单?
所以,如果你有梦想,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去闯吧,趁还年轻,别再为他人眼光去做证明题了。
2、不索取的金钱观
阿宏在意金钱观,用尽自己鬼马的方式培养圣谚抵御天上掉馅饼的事。每次给圣谚买礼物,从来都是借而不是送。就像书中写的车子,明明是给儿子的礼物,但就自己玩的很开心,故意把怎么玩讲的很大声,然后跑去和圣谚说,我借给你玩,你到时候能还我吗。而圣谚也从小就明白,开口索取是得不到的,有借有还才可以。
人生中有许多诱惑,似乎一开口就能获得心仪的东西,阿宏不希望圣谚成为这样开口的人,成为一个只知道索取的人。
圣谚也没让父亲失望。长大后出了名的抠,也很会安排自己时间去兼职赚钱,用自己攒的钱买单反相机买机车,很让阿宏骄傲。
3、不索取的金钱观,却是我们现今所缺少的。
曾在微博上看到一个网友写过这样的评论:母亲朋友的儿子看上自己的滑板车,爱不释手。朋友见儿子如此喜欢,就偏要让母亲送给他,还说小孩子还小,你儿子这么大了,不会介意的,就送给我儿子吧。
网友可不高兴了,他最近都在玩滑板车,自己爱不释手凭什么送给他?但母亲朋友的儿子始终不肯放手,还一度大哭大闹非拿走不可,儿子一哭朋友就坐不住了,不就一个滑板车吗,你送我儿子怎么了,我们不是朋友吗?
母亲走到小朋友身边说给阿姨拿去擦擦。然后把东西放到另一个房间里锁起来,走出来说这是我家的东西,我儿子很喜欢,你儿子喜欢自己去买吧。这不,朋友不高兴了,之后再也没来家里做过客。
现在的小孩,或许是因为独子,被捧在手心,什么要求都尽量去满足,唯恐孩子不高兴受委屈。从小的溺爱似乎渐渐出现问题。在幼儿园,看到别人家小朋友有的玩具就去索取,要么就是回家大闹,而当孩子成为一个只懂索取,花钱大手大脚的人时,做父母的也从不检讨,甚至总是去占别人家的便宜。
父母如此,助纣为虐,将来就别怪孩子成为啃老族,更别怪孩子走弯路。你们谁都有责任。
4、主动认错背后的责任与义务
圣谚把父亲的车子剐花了,也打破先前答应父亲不把车子带到学校的约定,间接导致班里同学回家又哭又闹想要车子,当时台湾还没有这款车,家长在校门口痛打孩子被学校通报。
为了让圣谚认错,阿宏先是到校门口等孩子们下课,然后提出要把车子送给这位挨打的同学,不接受的话就将挨的打打回自己的屁股上。但对方并没有打他也没有接受车子,或许对于这位父亲的鬼马方式有些惊讶。阿宏对圣谚说你连累人家挨了打,人家不肯还回来,只能由我代劳了。
回家后的圣谚坐立不安,到写完作业吃完饭洗完澡爸爸都没动静。后来忍不住了,自己跑去脱了裤子让爸爸打。
但阿宏没打他,而是打了自己,说是替他受罚。这一下,圣谚哭了,也勇敢承认了自己把车剐花的错误。阿宏便把把车子送给他,当做是主动认错的奖励。
以这样的方式,让圣谚主动认错,让他明白责任、义务的分量。
孩子犯错,作为父母不应该是用打的方式教育他,而应该想办法让他主动认错,让他明白,这背后的责任与义务。
初一隔壁班有个女生,似乎是谈恋爱有一晚留宿在男友家中,第二天父母找来学校,直接守在校门口,当着老师学生的面把她痛打一顿,嘴里还念念有词,让你这么小就和男生上床。
这一打,打毁了这个女生。几乎全校的人都知道她和没交多久的男朋友上床的事。在班上在路上都有同学指指点点,而住在学校周围的居民更是时不时把这件事拿出来说这户人家。
她在学校再也抬不起头,由中等的成绩直接成为班级垫底。呆了一个星期,就再也没来上过学。父母也因为她丢尽脸面,搬家离开了那里。
我们都不知道她现在过的好不好,只是曾经有人遇到过她,说她更加走上歧途,与父母对着干。
当孩子处于叛逆期时,做父母的不是在她犯错之际就以拳脚相向,而应该尝试另一种方式与孩子沟通,让他主动认错,也不至于损害他的自尊心,更不至于以后的人生道理彻底颠覆。
教育孩子是一件长期的事,急不得,打一顿并不能解决问题,有时候甚至激化问题。父母也更该反省,你到底教没教他主动承认错误背后的责任与义务。
5、为孩子树立榜样
阿宏总是告诉孩子自己在公司有多厉害。他准备去泡澡时,总带上绘本与笔,边泡澡边在绘本上画画改改。圣谚每次都非常佩服老爸,觉得老爸特别厉害,一心想成为和他一样厉害的人。
后来圣谚考取台湾大同大学,学机械,而后又决定去美国进修,相信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无独有偶,我在群里碰到一位职场妈妈,娜娜姐姐。曾在自己的公众号写下自己与可爱女儿的故事:两人亲子时间活动非常多,画画英语做运动等等。而她自己,则保持早起读书写字工作日上班周末拍摄的生活方式,把生活过成许多妈妈心目中的模样。
只有我们真正热爱阅读、写字、画画,这些才会真正的影响孩子的学习习惯。
这是她写在文章里的话,我非常喜欢。
见过太多父母,把孩子扔在一旁当成负担,自己成为一个网瘾少年网瘾少女,把教育孩子的责任统统推给学校,孩子学习不用心,你能怪学校不给力吗?殊不知,自己身上的问题,家庭的氛围,才是最大的影响。
恰巧前天认识一个前HR经理姐姐,辞职开了书吧,鼓励来给孩子借书的父母,也给自己借书,为孩子树立爱阅读的榜样。
父母发自内心的喜欢就是孩子最大的效仿。
6、性教育那些事
圣谚越长大越帅气让阿宏感到害怕,更是梦到圣谚导致别人意外怀孕而向家里要打胎钱,醒来后气的半死。他怕孩子学自己当年过早投尝禁果,遗毒无穷。于是就跑去问圣谚会不会下载A片,看不看A片,并告诉他如果想看,自己免费帮他下载。
当时圣谚还未成年,被他问的羞红了脸,更是疑惑自己的老爸怎么这么不正经。
而阿宏却步步为营,以负责任的口吻忽悠圣谚对性的认知。他提着一颗心,以毒攻毒,生怕圣谚走错路。当圣谚带了女朋友来见爸爸,阿宏惊的第一句话是你们上过床了没。圣谚拍拍老爸的肩膀,让他放心。阿宏终于舒一口气。
当爸爸先戳破这层禁忌,当孩子的就不会对性再抱有什么太大神秘了。阿宏的以毒攻毒奏效,无疑是一场成功的博弈。
其实我们这代人,都缺乏着性教育的知识。有人因为无知过早偷尝禁果,现在后悔莫及。比如我同学。
女生是外省人,男生是本地人。男生家里穷,全家四个孩子,家徒四壁。男生初中就离开学校,开始打工为生,也开始交女朋友。女生是外省人,人漂亮,肚子6个月大了,还不见男生来与她办婚礼。女生父母可是吓坏了,就怕男生不要自己女儿,女儿毁一生。
16岁那年奉子成婚,同年生下小孩。问题是,自己还是孩子,连自己都养不活,怎么养孩子?两家人都穷,都有比自己更小的兄弟姐妹,无疑也是加重负担。
现在问起来只有后悔,后悔自己的无知,后悔自己的好奇。10几岁被孩子套牢,还不具备承担的能力。两人经常吵架,没完没了。
10几岁的爱情,能够承担什么?不过是抱着对性的好奇,偷尝禁果,在没能力的时候,继续加重自己与家人负担。而对女生而言更是损失,发育不全却过早生下孩子,以后的日子,估计有的愁了。
但不得不说的是,我们的父母辈,也不知要怎么和我们解释这个东西。虽然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只是良好的性教育依旧没有普及。
如果你有孩子,也请你自己多去了解些这方面的知识,然后大大方方和孩子谈一谈这个问题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父母连第一任都没教好,你能渴望孩子送进学校后天性会改吗?
责怪孩子前,也先审视下自身吧,不要让孩子陷入有人生没人“养”的困惑中。
好吗?好的。
希望孩子都能长成幸福的模样。
作者简介:扶绫 95年少女 随心的文艺女青年 知识管理践行者 愿写走心的文字 做最好的自己。喜欢就关注我吧,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