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过年时,在不在娘家或婆家过夜,这大概是很多像我这般年纪的人遇到的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周围的一圈朋友或同龄人,大多是先外出求学,后来工作成家,把家按在了城里,都不住在乡村了。于是,乡村成了驿站,一个承载童年记忆的聚集地,只有到逢年过节时,我们才来此作短暂停留。看看家门口熟悉的风景,和从小玩到大的小伙伴拉拉家常,看着日渐苍老的父母,我们内心会涌动很多情愫,这大概就是乡愁。可是,即便内心涌动的情感再热烈,当真的让你住下来时,你又百般不习惯,大概很多人和我一样吧。今年过年,我们吃完年夜饭就回了城里,父母大概已经习惯,也没有挽留。
记得刚结婚那会,父母还总觉得我们会时常回家,会两边家里都住住。我有寒暑假,父母更觉得我只要一放假就理所应当住家里。那时我们在小镇上有自己的房子,不和公婆同住,自由自在,回到父母那,有诸多不习惯。可是每年寒暑假,我还是会去住上一阵子,有时爱人工作忙不去,我就一个人回去。那时父母都在上班,我一个人在家真的很没劲,村子里除了老人,没有几个年轻人在家的,中午还要一个人自己做饭吃。后来有了孩子,每次回去都像搬家一样。虽很无聊,但节假日还是要在家里住上几天。每到过年,母亲更是早早帮我们晒好被褥,盼望着我们回去住下。那时,亲戚之间还走动,我们就从年三十一直住到年初三,走完亲戚再回自己家,然后等到哥哥姐姐请吃饭的时候再过来。尽管这样,母亲总嫌我在家里住得少,她说你放假在家反正也没事,在这里和那边家里不是一样么,怎么会无聊。我没有反问母亲,你在我们家里住不了几天,怎么也吵着嚷着要回去。
后来,我们每次来,都是吃了晚饭就回去,很少住下。只是每次,母亲都有一点小小的失望。有时忍不住要抱怨,现在这里住不习惯了,你小时候不是一直住这里吗?再后来,我们就不住这里了。记得去年过年,我们住了一晚。睡到临近中午起来,父亲就开始唠叨,什么多睡懒觉不好,要早睡早起。我突然意识到,如果让我和父母长期住一起,矛盾也不是一点点。
今年,我跟爱人说,要不我们吃好年夜饭还是住那边吧,我妈妈一个人在家挺无聊的(我父亲在一家工厂当门卫,吃好饭就去厂里了)。他说无所谓,你想住就住下吧。我想着就为了住一个晚上,要大包小包拎着,母亲还要辛辛苦苦为我们翻被子,主要是自己很不习惯住那边,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就没有住下。反正就半小时的车程,来回开开车也方便。
看看周围的朋友,大多吃好饭就赶回城里的,都说还是自己现在的家里住得舒服。
于是这两天,天天城里乡村开来开去,虽有点累,却比住那边自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