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电影《苦恼人的笑》上映,讲述的是一位报社记者被要求写一篇关于医学院教授考核的文章,但所谓的考核却是对教授的侮辱,因此记者相当苦恼是否应该按照上头要求去写作。苦恼之下,向自己的大学老师求教。老师引用了鲁迅在《野草·立论》中那段经典: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说谎,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
但是在那个特殊年代,沉默的权利也被剥夺,每个人都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表态,而你得到的是做狗的权利,分到几根吃剩的骨头。
尽管被老师泼了冷水,记者仍然坚信有明事理的人,尝试找深入基层的市委宋书记反映情况。这段相当精彩,找宋书记住址和在报社内与同事关于真实的对话两场戏重叠在一起。
对话一:
记者:那么诚实呢?
同事:诚实?别忘了,虚伪也是附属于人类的一种品质。
记者:那就可以不顾事实吗?
同事:哼,事实。事实就像一块泥团,可以随意地让人捏来捏去。
记者:不,我不相信。
场景一:记者来到同事给的宋书记上台前的弄堂住址问人,附近邻居回答道,“宋阿宝怎么会住这么‘好’的房子?”。
对话二:
记者:去他M的虚伪,泥团,总有一天人们会把这些脏东西全部扔掉。
同事:办不到,永远办不到。虚伪只能暂时退却,泥团呢,也只能捏得更加逼真。一到名利和灾难,幸福和不幸争夺人们的时候,他们又会占上风的。
记者:不,我不相信,我不相信。
场景二:记者来到三层楼房问人,邻居回答,“宋书记,嘿嘿,坐直升飞机上去啦”。
对话三:
记者:我相信我们的信仰,记者的职责和自己的灵魂。
同事:告诉你,记者的职责永远是上面怎么说你就怎么写,不需要什么信仰,更不需要什么灵魂。
场景三:记者来到带电梯的高楼问人,邻居回答,“我和宋书记曾经是很和睦的邻居,可是现在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啦”。
对话四:
记者:就算你我是微不足道的,可是人民中间根深蒂固的诚实品质,你不相信?党的实事求是优良传统,你也不相信吗?
同事:大道理解决不了现实问题。听我的劝告吧,我的老同学。不要去找宋书记,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的。
记者:不,我不相信,我不相信。
场景四:记者来到门禁森严的别墅大门前,最终找到了宋书记的当前住址。
记者找到宋书记了吗?结果又如何呢?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