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女子化妆不重眼妆,但极重眉妆。早在周代《楚辞.大招》中便有“粉白黛黑,施芳泽只”的描述。
“蛾眉”当是最早流行的眉妆。蛾,似蚕而细,蛾眉则是弯而长的细曲眉,这种眉是用墨黛勾勒出来的,也是中国古代女子最钟爱的-种眉式。
汉魏时期,中国女子的眉式逐渐趋向浓阔,出现了“城中好广眉,四方画半额"的俗语。
到了唐代妇女的画眉样式,比起汉魏更显宽粗。阔眉的描法也多种多样:垂拱年间,眉头紧靠,仅留一道窄缝,眉身平坦,钝头尖尾;如意年间,眉头分得较开,两头尖而中间阔,形如羽毛;万岁登封年间,眉头尖,眉尾分梢;长安年间,眉头下勾,眉身平而尾向上扬且分梢;景云年间,眉短而上翘,头浑圆,身粗....此种种,诡形殊态,可谓变幻莫测。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长、阔,浓的集锦之作。
宋代则以淡雅清秀为美。眉妆主流上又重新兴起纤细秀丽的复古长蛾眉,而且历经元明,直到清代一直盛行不衰。
明代杨慎在《丹铅续录》中曾有一段关于十眉的名称描述:“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日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日五岳眉;四曰垂珠眉;六日月棱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涵烟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由此可见古代女子不仅喜欢画眉,在眉妆这一细节上,眉形也是各种变幻莫测、造型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