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论“执着”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抱一哥阅读过N个版本,大多数译者都是这样理解老子的意思:“人们知道什么是为美的,是因为有丑的对比;人们知道什么是为善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说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都是相对而言的。”如果老子是要表达这个意思,那还要费他的口舌干吗,谁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如果老子是要表达这个意思,那全世界怎么会有理由把《道德经》奉为圭臬?!看完这种望文生义的解释,抱一哥只能表示呵呵了!持以上这种理解者不乏知名学者,管你是谁,抱一哥不唯书、不唯上,一律把此类书扔进废纸篓。

  老子《道德经》有个特点,他所说的观点会前后反复出现并相互印证,这也是读《道德经》应做到以经解经的原因。举例,老子所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它真正的内涵应该是提醒人们,不要去执着于什么为美,什么为善。如果你不能放下你心中执着的那份沉重的美与善,那这种行为即变为恶与不善了!所以老子接着在第三十八章讲到(以经解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他说,真正上德之人,是不执着于有没有德,是因为他内心真正有德;下德之人整天把德执着于心中,这是因为他内心是缺德的。一个人内心缺什么,他就想表现什么!一个人急于表现美于善,是因为他内心缺这个东西。比如,马云会不会见人就说他有多少亿的财富?不会的!因为他真正拥有了它。

  老子接着也回答了为什么不要去执着于美与善: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因为你本自具足,你执着的无,它会因有而生,你执着的难,它会因易而成,你执着的长,它会因短而形,你执着的高,它会因低而生。你又为什么本自具足?老子在开篇第一章就作出了回答(反复出现并相互印证):“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两个看似不同的东西,实则是同出于一个事物,只是称谓不同而已。

  品读老子《道德经》,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老子”177句名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 年代: 先秦 老子作品: 《道德经》 老子简介: 老子,姓李名...
    汉唐雄风阅读 7,274评论 0 2
  • 今天随老公带滴滴一起回到柳林的乡下,一方面回去祭奠先人,一方面看望公婆还有我家老二。 回家的心总是急切的,恰逢清明...
    梦的翅膀_雅阅读 832评论 0 2
  • 谈起人生,也许会有许多人说人生如戏,但我对这种看法并不表示赞同,毕竟这样的想法未免太过于消极。难道人生不应该是美好...
    夕颜若沐Somnus_efcf阅读 962评论 0 1
  • 蕾哥刚刚和我说:只要不是犯法的钱都是可以挣得钱,嗯,对!
    不会游泳的小鱼鱼阅读 431评论 0 0
  • 高维度生意模式是什么? 它运作这些东西: 渠道 金融 系统 思想 生态 精神 信任 想象等 大佬们做得就是高维度生...
    中华张子阅读 1,57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