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美食

家乡的美食

提起家乡的美食,真是数不胜数。

随着物质的丰盈、流通的便捷、国门的打开,在家乡就可以品尝到跨市、跨省、甚至跨国界的特色美食。

地上走的、天上飞的、水中游的,各种禽畜水产;绿的、翠的、红的、紫的、黄的、桔的,各种蔬菜瓜果,都被做成一道道各具特色的美味佳肴,满足着人们不断扩张的味蕾享受。

但是能通过味蕾感知,流入你灵魂深处的食物却不多。这些食物带着一种情绪,渗入你的血脉,时不时搏动一下,戳戳你的软肋,甚至让你泪流满面。

粽子,正是在家乡诸多美食中,最让我垂涎、回味、情感沦陷的食物之一。

                    1.

小时候母亲忙于工作,无暇顾及我们,更不用说包棕子了。那时家里的粽子都是在老家的奶奶做好,叫叔叔送来的。我们一年也只有在春节的时候能吃上粽。

有一年寒假,父母因为工作忙,把我们送回老家,让奶奶帮着看管。这样,我得以初识粽子。

那个年代,几乎所的节庆、民俗活动都被视为封建迷信活动。但这种思潮,在奶奶的村里似乎无法落地。每年腊月十五,村里依照习俗杀猪、宰羊,按人头分给村民,每家基本能分得两、三斤。随着各家各户领回自家的份额,春节的序幕就此拉开。

老家的房子是传统的二进三拼式。纵深是一小一大两个天井,联系着前屋和正房;横向则由中间大天井联系着左右个带着小天井的厢房。左右两厢分别住着爷爷上一辈始,分别衍生的嫡系亲属。

亲属们平日里都是各理各家事,各煮各家饭,但在春节的活动里则会聚拢在一起。从准备食材开始以及举行节庆仪式,一直到正月十五的团圆聚餐,都在中间的大天井里展开。

包粽子是其中一项大工程,自然是在大天井里操作。各家的奶奶、婶婶们早已把包粽子的材料准备停当。几大盆泡好的糯米和几小盆腌好的猪肉整齐地摆在地上。而爷爷、叔叔们则用火砖垒起了两个大灶,架好两口大铁锅,准备用来煮粽子。

大人们忙碌着,小孩们在这迎佳节的氛围里特别兴奋。大一点的孩子,围观的同时常被大人唤使着帮点忙;小的基本就是打打闹闹,时不时招来大人的喝斥。

我那时是个比较安静的孩子,就喜欢搬个小板凳,坐着看奶奶、婶婶们包粽子,顺便帮着把草绳理一理,把粽叶按大小分一分,然后享受奶奶的夸奖。

                    2.

包粽子可是个手艺活。

只见奶奶把两张粽叶相互重叠1/2,摊在左手上做垫叶;接着用右手勺上一勺糯米匀在粽叶上;然后在匀开的米中间放上长条的肉和几颗荷包豆做馅料。馅料不能裸接粽叶,所以还得用半勺米遮住。

放完米和馅后,奶奶用右手把周边的米拢一拢,让米基本成型。然后在上面盖上一张稍小的粽叶,避免漏米。

接着奶奶用左、右手的拇指把底粽叶反向轻轻一推一按,左右包住糯米;然后把粽叶两端前后往下一折,整个粽子成型了。最后整理一下四个棱角,再用草绳捆好。一个有棱有角、凹凸均匀、密实有度的漂亮粽子完工了。

一连串动作,娴熟自如,看似不慌不忙,却很有节奏感。那时我看奶奶包粽子,就象看一个魔术表演,惊讶不异,眼晴连眨一下都不敢,生怕错过每一个步骤。

奶奶包的粽子,是怎么选料、配料的,我基本不知;是什么口感什么味道也基本忘了,或许是当时年幼,或许是年代久远。但那热闹的场景和魔幻般的手艺,深深的篆刻在我的记忆里。

                    3.

再次看到包粽子,是上大学第一年的寒假。那时各种传统节庆活动已慢慢恢复,人们对传统的情感不再需要掩饰。那一年,母亲开始包粽子。

母亲包粽子特别用心,选材、配料、工艺,每个环节都很认真。所以母亲包的粽子,外观堪比奶奶包的粽子,口感、味道之佳,更是我尝过的粽子之上品。

每次打开刚出锅的粽子,扑鼻而入的是一阵带着粽叶清甘的糯香,虽未入口已是垂涎欲滴。再看那冒看热气的粽子,米粒分明、粘糯有度,色泽白翠相间,晶莹透潵,很是养眼,不吃也醉了。从粽子中间打开,哇!肉骨肥瘦相间,荷包豆点缀,还有提鲜的蟹肉。这些馅料的香味均融入在柔软的糯米里,米粒间满是香黏的鲜味汁,轻轻咬一口,软糯适中,口感饱满、油而不腻,既清甜也醇香,尝过后让人欲罢不能。

收假后,母亲总要给我们装上二、三十个粽子带走,这样,每年粽子的味道会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左右。

这种带着母爱的软糯、醇香,年复一年柔软着几经磨砺的内心,支撑着踽踽独行的人生。

以为可以一直这样,家乡总会有母亲包的粽子等着归家的游子;游子离家的行囊永远会透着粽香。所以,在那些日子里,我们只会品偿,仅会享受,没有学会包粽子的手艺,也没有弄懂如此美味是怎么调制的。

直到有一天母亲走了。

家乡不再有母亲包粽子的身影,不再有盈满全屋的糯香,只有感觉的清凉,以及渐渐淡去的年味。

                  4.

母亲走后几年,那份对软糯、香醇的怀念愈加强烈。为了满足这份追忆,更为了让女儿感受传统的年味,我学着包粽子。

经过和弟弟回忆过往的点点滴滴,同时请教长辈,咨询亲戚,几经尝试,我学会了包粽子。最可喜的是,味道也基本接近母亲包的粽子。

也许是一种轮回吧,女儿也特喜欢吃我包的粽子,夸她妈妈的话也很曲折:妈妈你若下岗,就包粽子吧。

但,女儿比我进步一点点,她享受之余,会偶而感受一下包粽子的乐趣。

同学、朋友中,会包粽子的微乎其微,所以常常会有点小得意,因而乐于推销。

但是远方的朋友无法惠及,只能推销包粽子的食材、配料。

食材、配料:

1)主材:10斤糯米

糯米搓洗两遍后用水泡三个小时,然后沥干水。放米酒、盐、豉油膏,拌匀备用。

2)馅料:两斤五花肉,一斤半细排骨,

一斤荷包豆,半斤干蟹肉。

(1)把五花肉切成约2厘米宽,12厘米长肉条。放酒、糖、盐、豆腐乳少量腌半小时。

( 2)把肉排骨切成4厘米长几段,然后放与肉相同的调料腌半小时。

(3)蟹肉用水泡软,沥干水后放少量花生油拌匀。

(4)荷包豆洗干净备用。

(母亲在调配米和馅的味道时,基本是凭感觉放料,但她都会用舌头舔一下味道如何,如不合适再逐渐添加。)

粽叶、水草

1)粽叶洗干净后,放开水里煮一会去青涩味。然后捞起沥干。

2)水草先做与粽叶相同的处理,然后开成两半备用。

                  5.

做的是美食,品的是味道,在味蕾的感知中传承一种情感、一种文化。欢迎朋友们到我的家乡,品偿醇香、软糯的粽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794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050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58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861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01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898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3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617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077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349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83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99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2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4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63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74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93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