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摘录5

打豆腐

片桐老师说得好:“打豆腐。”豆腐乃是黄豆做成的酪状食物,质地细密、味道温和、外观洁白。和豆腐搏斗是件徒劳无功的事,只是白费力气。

总之,闭嘴,坐下,写,就对了。这样做很痛苦,但写作是很单纯、基本且严苛的事,没什么有意思的小玩意儿能使它变得好玩一点。

有段禅语说:“说话时便说话,行走时便行走,死亡时便死亡。”该写作时便写作,别让自己和内疚、控诉及暴力的威胁战斗。

印度瑜伽行者巴巴·哈里·达斯(Baba Hari Dass)说:“因为要学,所以教。”

不妨使出各式各样无伤大雅的小伎俩,只是别陷入无止境的罪恶感、逃避和压力的恶性循环里。该写的时候到了,就写吧!

烦人的编辑

把“你很乏味”当成远处微风吹动洗好的白衣服所发出的啪啪声。衣服终究会晒干,远方的某个人会把它们叠好并收进屋里。

明尼苏达州埃尔克顿,不论眼前是什么

我明白自己接下来一个小时的所有言行举止都代表着“犹太人”。我一边啃着苹果,一边进教室:这下子,所有的犹太人都吃苹果了。我告诉他们,自己从来没住过小城镇:这下子,从来没有哪个犹太人住过乡下了。

写作时,你可以无所不知;你可以身在此处,却对纽约的马路知之甚明;你可以把其他生命的一部分纳入自身:“我是乌鸦之翼,远走他方,不会归来。”

这便是激发写作的一个方法。走进教室之前,我并未预作计划。我试着活在当下,无所畏惧,开放心灵,当下的状态自会提供主题。我晓得,不论我到哪里,皆是如此,这个小伎俩让你永远心灵开放。

心里一害怕,写作便会受影响,因而失真。“但是你有怕的理由啊!”错了,是先入为主的成见让人心存恐惧。

作家每回提笔写作时,都要把它当成是自己的第一次。

埃尔克顿的一位教师把我请到一边,说:“注意看课桌底下,地板上的泥土都是他们的鞋子踩出来的。这是个好征兆,意味着春天来了。”我破天荒头一回惊叹不已地看着课桌下。

如何激发写作构想,亦即要写的东西呢?凡是在你眼前的,不论是什么,都是一个好的开始。然后走出去,到大街小巷,任何地方都可以去,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我。就算你无法证明或者尚未下苦功钻研你所知的事物,都无所谓。

越往下看,越被吸引,就越不想囫囵吞枣似的看。我被形象的描写给吸引了;我被泥土带来的春天给感动了;我被“你很乏味”的微风给治愈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