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听万维钢的《超越曲棍球战略》和华杉讲解的孙子兵法,在很多地方有相通的地方,也有不少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内容。
人们常说:商场如战场,现在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了。在做企业做事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都是挺贪心的,总想在各个领域都能做到最好,以为在各方面全面发展就能实现企业的全面成长。两位老师从两本书里都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转化成我理解的语言就是——想办法形成对敌优势。
万老师解读的这本书是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三位资深咨询师用十年时间为企业战略制定的一本标准书,孙子兵法就更不用说了,被尊称为世界第一军事经典。为什么两本书都如此强调优势?思考了很久得到了一个属于我的洞察——避免侥幸。
我们常说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在这本书看来,也是为了把资源集中起来,进行突破和做最好的选择。什么是办大事呢?万老师解读的这本书里跟我们一般认为的不太一样,办大事得是大动作,什么叫做大动作?跟上队伍不算厉害甚至都不算动作 —— 你得领先,才叫做大动作。
要想达到麦肯锡模型的门槛,比如说为了把投资力度排在前20%,那么如果市场上排在中间的公司投入1亿美元,你必须得投入1.7亿美元才行。这样的数值在大部分人看来是很冒险的,所以很多人心里都是非常忐忑的,认为以不变应万变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孙子兵法里也有提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等敌人犯错,才能获得胜利,得学会等待。但是!!这是有两个不一样的背景的,第一,战场上的变化是基于总体变化稳定的古代,商场的战场是在瞬息万变的现代,不变就是等死,注定会死。第二,战场的资源(人命,战备,粮草)和商场的资源(流动资金,时间)不一样。
当然,有人说数据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但是麦肯锡专家所研究的是企业适用的一般性,所以可以试试看。
要办大事,有大动作,得精心准备才行,目的是改变当前不如意的东西,形成战略优势,什么都想做,到头来是什么都做不好,我们每个人对一个行业都会有一个概念,会想得起这个行业的代表公司,这个公司的某一个产品或者某一个业务,这是这家代表公司的标签,是他最强的一个方面,什么都做则有很大可能会导致步子跨得太大(资金和资源不足)。在吴晓波的《大败局》里描述了不少中国企业失败的案例,很多都是对当前形式的判断不足导致的盲目扩张,做电子通讯的跑去做房地产,做汽车,做空调,做大数据,最终会被行业巨头赢家通吃……
正是因为以多胜少是理所应当,这才不被人们所惊叹,很多时候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忽略了本来目的,程不识和李广的例子印象深刻,不忘初心,有时候连初心是什么都不记得了。在朝着目标前行的过程中为了吸引眼球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把营销做为了企业的本职失去了做企业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