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都为,阴阳要平衡。这个观念不完全对。
为什么呢?从《内经》、《易经》开始,就特别强调:人的阳气乃是生命的根基。而阴,包括所有人体各个器官、所吃进去的食物、各种营养成份等。
阳气,居于统帅地位,是主导;属于阴的东西,都在阳的统率下。二者绝对不是半斤八两、平起平坐。所谓的阴阳平和,是指阳气主导下的阴阳平和。
内经有几句话。一个是“阴平阳密,精神乃固”。还有一句话:“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它说明了阴气和阳气的重要性:阳秘,当阳气处在一个固秘的状态下时,才能达到阴平阳密。
另外,《内经》有许多重要观点,比如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折寿就是短命。《内经》看重人体的阳气,阳就好象天空的太阳。假如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
我们举一个例子,看阴阳盛衰,在一个人的各个不同的生命阶段表现。小孩时候,当然是阳气旺盛;生长发育到成年以后,所谓阴阳平衡,就处在一种健康的状态;但是,到老年以后,无缘无故流鼻涕、流口水、流眼泪,或是小便提不住、尿频,这些都是因为阳气衰弱,失去统帅作用。
在老年危险期的时候,特别是像一些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或者肾衰并发急性心衰,只有一条办法,那就是救阳。阳气救回来了,这个人就活过来了。
这就好象水龙头的开关一样,它的阀门、螺丝逐渐变松,要拧好,方法就是补充阳气、保护阳气。
我们在这个时候,也要特别看中一点,就是你看他虽然病的非常厉害,只要有一丝阳气不散,就可以救。
著名老中医李可谈阳密乃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阳虚寒湿者十之八九 我是在2000年的时候开始来南方,第一次是参加仲景学说研讨会,打那以后每年都来三、四次。其中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