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返回工作的路途上,把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课从头开始又复习了一遍,非常的过瘾。结合自己之前的留言,对这第一个模块重新理解和归纳,并完成以下的内容梳理。如果有朋友感兴趣,也欢迎大家订阅得到专栏《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大家一起交流,共同学习进步。
第一周:经济学视角
1.经济规律是普遍存在的,不论物资丰富程度和人性好坏。
2.我们社会中各种制度的安排,更重要的是看未来,看它怎样指导未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且提到所谓公平其实背后也是效率的考量,其中有提谁避免意外所付出的成本越小,所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说到底需要将事物看成一个整体,综合考虑社会效率。
3.经济学关心的一个最核心问题是比较和选择。而做好比较和选择,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不仅要看见那些看得见的东西,还要尽量去看见那些不容易看见的东西,那些需要通过推测才能看见的东西。
4.经济学研究的是事与愿违的现象和规律。怎么让坏人干好事,为什么好人总办坏事。
第二周:人的本性
5.经济学规律,不因人的理性与否而转移。这个世界是充满不确定的,人的所谓理性其实存在不理性,比方说都知道发脾气是不理智的,还是会发脾气,而且对下属发脾气次数远多于对上司发脾气,所以哪怕是不理性,也是理性的选择了不理性。
6.人性自私,同时具有同情心和爱心,但是是有限的,随着距离拉远而下降并不能扩张,所以仅靠爱心是不够的,陌生人直接需要通过市场的协调相互帮助,所以自私的人是值得尊重的,在追求自私自利的过程中市场也推动了社会事业的发展与前进。亚当斯密有句名言:“我们每天之所以能够吃上晚饭,不是因为面包师、屠夫、酿酒师他们爱我们,他们的慈善,而是因为他们要自私自利,他们要追求他们的利益。每当我们跟他们做生意的时候,我们不说我们自己需要什么,而是说他们需要什么。”而我们不会把陌生人和陌生人打交道的规则,用到我们的小圈子里去,不会把市场的规则用到家庭或者朋友圈,我们讲的是爱心。但同样我们也不会用家庭里的要求和标准去要求社会上的陌生人,我们讲规则。
7.市场能够协调人们分工合作,成千上万的人可能互不认识,彼此仇恨,甚至相互敌视,但并不妨碍他们合作生产,用更高的效率完成复杂精密的任务。
8.行善扶贫难见成效有四个原因:
A.缺乏反馈机制,没有效率标准,反正勿以善小而不为,一般做好事也很少有责任心和效率可言
B.委托代理问题,很多负责行善的人,花的不是自己钱,所以责任心不强。
C.所托非人问题,政府的无能和腐败,越捐款越完蛋。
D.养懒汉效应,人们很会妥协,持续的扶贫会造成人民的依赖,不愿再去尝试和努力。相反努力去力争下游,保住贫困地区称号,更加一蹶不振,持续获得援助。
而最好的慈善就是商业,我们吃的,喝的,用的都是那些为了赚我们钱,根本不认识我们,也不爱我们的商人生产的,只有市场才能给予陌生人更大的慈善。最后还讨论了真正的慈善是帮助弱者,同样很穷,一个学生很聪明,另一个很笨,如果慈善应该给那个笨学生,因为他更弱势,给聪明的学生其实更像是一种投资行为。
第三周:稀缺与选择
9.稀缺是个基本事实,稀缺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你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第二人的需求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升级。而人的需求和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永远存在稀缺。要是。。。那就不会。。。这样的句式不合理,到时候会产生新的需求替代现在的需求。就像一个人平时能吃三两,到了自助餐厅,他就能吃一斤。
10.稀缺不可避免,选择就不可避免,区别对待就不可避免,所以,歧视也就不可避免。其实支持平权反对歧视的人,都是某种程度的逆向歧视者。
11.凡是歧视都会付出代价,歧视的起源有两个,一个是人的偏好,而是信息的不对称。而不管那个起源,歧视所付出的代价越高,人们就会克制自己的歧视。所以竞争越激烈的地方,就越是豁达开放、兼容并包,更是那些少数派的避风港。
12.歧视往往都是有原因的,尤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下,歧视往往更是因为效率的考量。如果出于政治原因,硬逼着反歧视,更会带来恶果。比如次贷危机,就是政府强迫商业银行改变区别对待贷款申请人的标准造成的,想法挺好,威逼利诱降低贷款申请标准,要求银行不再严格审查以支持弱势群体鼓励他们买房,结果债务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坏,最后惨淡收场。又比如,门当户对,听上去很混蛋,明摆着的歧视,但不可否认它是一种更效率更有保障的甄别条件,原来很多人都不屑一顾,可现在虽然嘴上不说,大概也都默默承认它的合理性吧。
学会理解人性,顺应人性,经济学就是让我们换个角度重新观察世界。这个时代我们坚信的真理或许也受到我们这个时代的局限。所以要学会开放的心态,扔掉那些脑子里的各种刻板教条,这样或许才能更接近这个世界原本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