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被称为真三不朽之人,古往今来无有出其右者,其提出的心学理论自成一家,远播海外,对于王阳明的研究蔚然成风。为什么是王阳明能够提出心学,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我们又有什么时代意义?
度阴山先生在《知行合一王阳明》中说到时势造英雄,孔子之后,儒家分为六派:李斯为代表的小康派,孟子为代表的大同派,董仲舒为代表的天人感应派,孟子、荀子和告子为代表的心性派,荀子为代表的考证派、司马迁为代表的记篡派,不管何种派别,无外乎顺应时势而生,变顺应时势而长,不同的在于每个时代所展现的形式不同。在汉代董仲舒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谓之新儒家,魏晋之际出现了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的玄学,在宋代由朱熹在孔子的基础上提出理学思想,在明代由阳明先生在理学基础上提出心学,归根结底是对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于不合时宜的进行去除,然后顺应时势提出符合新时代的思想。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由此可知,儒学的发展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形成一代新儒学的,虽谓一代之新学,亦有其所源流,虽世殊事异,然此真理亘古不变。所以阳明先生的心学对于儒家的学术理论的升华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阳明先生指出良知人人具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虽然时代在变化,但是人心和人性总是相通,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在探寻事物的真理过程当时也同样会遇到古人所遇到的同样的问题,阳明先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证实知行合一的智慧,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更重要的是对于良知的唤醒,每个人都可以是圣人,关键在于我们要去行动释放我们的良知和善意。
王阳明的心学体系作为他思想的大成者,已为我们提供了致良知的途径,学阳明先生不仅是学习阳明先生的心学理论,更重要的是践行他的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我是铄爸,终身学习者,阅读推广人,跑步达人,一月精读一本书,一月跑步15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