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菜场旁有一个馄饨摊,铁皮的拖车、油毡布的顶,两个破旧的煤球炉、几张坑坑洼洼的长条凳,这些便是它的全部家当,简陋却很美味。
小时候,我是馄饨摊的常客,爱吃馄饨,也喜欢看它们在锅里上下翻滚的欢腾劲。小虾皮熬成的浓厚汤底、红鲜肉做馅的薄皮馄饨,配上青绿的葱末、蹿鼻的胡椒粉,满满地盛在青色花边的宽瓷碗里,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常常让还不谙世事的我垂涎欲滴,陶醉其中。由于当时我年纪小,吃不下大人一碗的量,大妈每次就特意给我下碗小份的,因而也少收五毛钱。久而久之,便也成了习惯。一块钱的小份馄饨也成了我幼时最单纯美好的记忆。
初中后,由于父亲工作调动,我们搬到了城里,只有奶奶还住在老家,吃馄饨的次数少了,但心里却始终保留着幼时的寥寥记忆。每到春节、中秋,我们都会把奶奶接过来一起过节。她虽然腿脚不好,但知道我的喜好,每次都会走一大段路买来馄饨,满满的装在搪瓷杯里带过来。
“慢点吃,别噎着!”奶奶每次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总会这么关切地说道。而我却几乎没时间回话,便一鼓作气的吃完,有时满足地甚至能连续打上几个饱嗝。
记得后来中考了。最后一场考完后的我,如释重负,心情如同枝头上叽叽喳喳的鸟儿般欢快,可此时的天空却不识趣地变得阴沉沉、灰蒙蒙的,似乎预示着要发生些什么。我一眼就发现了校门外的父亲,急切的目光似乎透出一丝疲惫,红红的眼眶格外引人注意。原来奶奶早在十天前就已被医院确诊为肺癌晚期,父母一直在医院轮流照顾。为了不影响我中考,奶奶一直执意要求家人瞒着我。听到这里,我顿时怔住了,回想起既往的点滴,眼泪瞬间不争气地夺眶而出,一阵阵止不住的酸楚也不停地往上泛,似乎想要把我的魂全部抽空了一般。
后来,我偷偷背着家人回了趟老家,还是那个搪瓷杯,还是装了满满的小馄饨,不过这次是我买给奶奶的。
“奶奶,奶奶,我买了最好吃的馄饨,你起来吃点啊。”我趴在病床前,几乎沙哑并带着哭腔地说道。
“奶奶不饿,伟子喜欢吃,多吃点…”满身插满导管的奶奶,用尽全身力气,艰难地从嘴里吐出这几个字。
弥留之际的奶奶,始终都记着我从小的喜好。再后来,奶奶还是走了。至始至今,每当路过老家的馄饨摊,我的心总还会忍不住一揪,奶奶慈祥的模样历历在目。
上了大学,亦或是工作后,就更不容易吃到老家的馄饨了。虽然食堂的菜式品种很多,换着花样吃也可以很长时间不重样,但是总觉得缺少那么一点朴实的温馨和家乡的味道。离家在外,电话中父母总是嘘寒问暖、问这问那,重复的话题也让我有些抱怨,甚至有时会不耐烦地按掉电话。年华岁月,变幻交替,阅历和年纪一天天的增长,经历着蜕变与成长,我逐渐明白了,原来亲情就仿佛这老家的馄饨一般,晶莹剔透、简单纯洁,不求索取,只给予你“美味”,看似朴实无华,却回味无穷,令人难以割舍。
蓦然回首,我发现这小馄饨里的亲情味道已然融入了我的血液,镌刻在我成长的路上。光阴流转,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这份溢于口齿的味道、无可取代的亲情始终是我内心深处最温馨的蓝色港湾,给我力量,促我前行…..
(文章系原创,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