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发生的孩子跳桥自杀事件,始终让我不能平静,更别说是孩子的妈妈了。
能够想象妈妈当时的后悔,痛哭,生不如死的心情。但是,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忍,它不会给任何人多一次的机会,也没有如果。
新闻一出,网友们都表示扼腕叹息,感叹为人父母的不易和心酸。也有网友表示现在的孩子怎么教育?打不得骂不得!
是啊,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已经习惯了打骂的方式,这样不仅节省了家长的时间,也能立竿见影的看到效果。
孩子吃饭慢了点,家长立马吼了一句:“还不快点吃,磨磨蹭蹭的在干嘛?”孩子赶紧把饭往嘴里扒。
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被老师批评,家长不是耐心询问犯错原因,而是把自己不满的情绪也发泄在孩子身上:“老师怎么不批评别人,唯独批评你啊?你在学校里除了调皮捣蛋还能做什么?”
这时候的孩子往往不敢再多说什么,他们已经习惯了家长的指责与谩骂,表面上会对家长言听计从,心里那个不敢发出的声音却被悄悄埋下。
还有一种父母,以自己爱孩子的高姿态名义对孩子进行精神绑架:“妈妈舍不得买一件衣服,舍不得花一分钱,不都是为了给你补课嘛!你要好好学习,要不然妈妈的钱都白花了。妈妈都是为了你好呀!”
这种自以为是的精神绑架,比直接的打骂更伤害孩子。孩子必须得按照妈妈要求的方式去学习与生活,时时刻刻都会提醒自己,我一定要努力,不然对不起妈妈。
所以这样的孩子往往比较安静,任何事情都会逼着自己认真完成,万一有哪里没做好,他们就会有深深的负罪感。这种感觉就像一根麻绳,会紧紧地勒住孩子的脖子,那些话也会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
这几天有部叫“爱上你,治愈我”的电视剧正在热播。还没播几集,已经让人觉得压抑与不安。
剧情围绕着精神与心理两个角度,对各个不同的病患给予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剧中的病患角色都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叫王玲珑的女孩,因创业失败情绪几经崩溃,并伴有躁狂症状。
在病房里,玲珑对自己的母亲大吼大叫以此来发泄自己的痛苦情绪,而王妈妈非但没有安慰反而斥责她的创业行为,最后因不满女儿对她的态度而撂下一句话:“就让她作吧,作死她,我不管她了!”说完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等情绪冷静下来之后,玲珑把埋藏着的心事都跟心理医生吐露:从小她没有周末,不是在辅导班就是在兴趣班,基本没有休息时间。平时考试没到100分在妈妈眼里就是不及格,95分以上的,所有的错题抄50遍;95分以下的所有的错题抄100遍。有一次,玲珑考了83分,已经是全班第一名,但是却遭到王妈妈的一顿狠揍,还跪了三小时的搓衣板。
她觉得自己就是妈妈的提线木偶,什么事都是服从妈妈的安排,她感受不到妈妈一丝的爱与温暖,最后自己出国深造,就是为了躲避妈妈。
回国后有段时间她的创业很成功,她想证明给妈妈看,没有她的安排,她也能过的很好。原本她想会得到妈妈的赞许,谁知等来的却是妈妈的一大盆冷水:“你这样的好日子不会长久的!”
“你这么努力,就是为了想证明不按照妈妈的意思做,依然可以成功,依然能得到妈妈的爱,对吗?”随着一句心理医生敲击心灵的问话,玲珑的情绪再一次溃堤。
像玲珑妈妈这样的不在少数,他们往往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身上,从不站在孩子立场考虑问题。
她们像是导演,孩子是演员。演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必须遵从导演的指令,不能有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样才能让导演点头满意。
三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说过: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经过考试,真的是太可怕了。
所有的职业都需要上岗证,唯独为人父母不需要。教育孩子恰恰是一辈子的事业,然而那些顶着父母头衔的人,在一边不断地驾驭着孩子,一边不断地满足着自己。
这让我想到了之前的一部纪录片《镜子》,就如名字一样,孩子就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外在表现折射出的就是家庭的真实情况。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必定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
剧中有位男孩,叫家明。高中辍学在家,不停地给父亲制造麻烦,甚至以自残的方式来对抗父亲。
从小,家明都是在父亲的刻意安排下成长,他不敢有自己的思想,不敢有自己的情绪,甚至欢乐的童年时光也被生生地压抑。
所有在孩童时期遭受的一切痛苦都会在青春期全部释放出来。
因为他有了自己日益膨胀的思想,他的灵魂不愿意再被父亲所控制,他要摆脱父亲这个人物想要过自己的生活。
两股背道而驰的力量不断冲击,最后,父子成为敌人,父亲低头叹息:“唉!我这都是为了他好啊!他怎么就不懂呢?”
这就是中国式教育的典型模式:一切为了孩子好。
他们可以完全忽略孩子内心的想法,忽略孩子其实是个独立的个体。
他们有七情六欲,有灵魂,有思想,有生而为人的权利。
四
记得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我们给子女最好的遗产就是放手让他自奔前程,完全依靠他自己的两条腿走自己的路。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孩子能成龙成凤。
但是,爱必须建立在尊重之上,尊重孩子,才是父母一生的教养。
不能以父母的名义把自己的期望强加于孩子身上,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的附属,逼着孩子听从自己的意愿,这样只会给孩子造成更多的伤害与压力,孩子也会在这种教育背景下,逐渐失去自我,这才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说过:大树有大树的长法,小草有小草的长法,这世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小草。所以,你不是孤独的。
这个世上大多数的人都是小草,你、我、他。我们又何必强迫孩子成为大树呢?
做一棵快乐的小草,绽放属于自己的那抹绿色,就是一种幸福。
我是晓墨悦读,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公主号和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