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之悟 188

188

四个自我分别是“原始我”“情绪我”“理性我”和“理想我”。

四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他们各自代表了人格的某一方面,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标。

“原始我”是本能需求中的生理需求。包括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基本需求。这些需求是推动人们行动地最强大地动力。

“情绪我”是本能需求中的情绪需求,包括七情(喜、怒、哀、乐、惊、恐、思),当一个人被某种情绪控制后,常会失去理智。

“理性我”是一个充满理性,能根据现实情况和环境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是非提出行动方案。

“理想我”则是理想完美的我,追求一些比较高端的东西,比如社会理想、价值观念等等,是能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的自我,它按至善原则进行活动,否则就会体验到内疚感和羞耻感。

阿源发现当一个人头脑意识中的四个自我处于协调状态时,这时就会本心发现,当四者不协调时,易发生各种矛盾行为,就是本心被蒙蔽,会产生内疚感、惭愧感、负罪感等。

如:以坚持跑步为例。

当有人叫你跑步时,按王阳明的学说,当一个人对跑步产生喜悦的念头,那是一个正确的念头,如果对跑步产生的是一个痛苦的念头,那就得及时克掉。

如何克掉不好的念头呢?

王阳明可能会用静坐的方式来完成,但是我没有圣人们的那种定力,所以我尝试用心理学的知识来改变思维链接。

我在跑步的过程中,常有几个声音在对话。

有一个声音在问:“我为什么要跑步?”

另一个声音回答:“为了身体健康,所以选择跑步。”

又有一个声音在问:“跑步太痛苦了。”

又有另一个声音回答道:“那是因为你不知道跑步的好处,跑步可以让我的身体更健康,跑步可以让我更自信,跑步可以减肥,跑步可以减轻压力,跑步也可以让我快乐……”

提问的是追求快乐和逃避痛苦的“原始我”和“情绪我”。

它们不喜欢跑步,跑步给它们带来的痛苦。

回答这些问题的是“理想我”和“理性我”。

“理想我”必须得给出一个明确的因果句:为了……所以……

然后“理性我”就得登场,大量搜集跑步对身体的强大好处,重新定义跑步的价值。

“理性我”重新定义跑步的强大价值后,从而影响“情绪我”对跑步的认知,让“情绪我”断开跑步与痛苦的思维链接,并产生跑步与快乐的思维链接。

这与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不谋而合。

就在四个自我协同合作,志同道合把跑步培养成一个好习惯后,阿源在跑步上就能随心而行了。

(未完待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