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中他说这不是一本“自传”,作为小说却有着自传的性质,其中现实与虚构融汇胶合,不妨说小说带有着毛姆自身的成长经历。在小说里,毛姆第一次提到那严肃的生活哲学:理想与现实,二者哪样更为实际更为重要?在之后的《月亮与六便士》中,则再次敲响警钟,个人认为可以将《月亮与六便士》作为这本小说的延续,因为无论是在鲜明的主题还是菲利普人物形象的再续,都可以又一次找到印证。而书中所强调的善良、奋斗、勇气、同情和理想,永不会因为时代而被淘汰。
一本写作三十年,58万字的小说用数百字的故事梗概当然不够,自己写也过于冗长,所以将情节附录在后面,以免太占篇幅。
小说在主角菲利普和众人身上,映射着我们所共通的限制和枷锁呢?
首先应该是宗教信仰。菲利普因为跛脚,而备受歧视,他的残疾使得他延伸了一种病态的自卑,他在意别人的看法,被囚禁在自己的世界里,被禁锢在这屈辱的肉体里。而他在上帝的信仰里找到救赎的途径,反抗带来更深的羞耻,更易深陷其中。而在上帝的眼里,这些遭遇都是因为你的“肩膀比其他人更强壮”,跛脚不再是悲伤的源头,而是前进的动力。但是菲利普有着一个自私自利的叔叔,叔叔信仰宗教,但是人格上的缺陷却更为明显,所以潜移默化影响的是菲利普对于上帝信仰的动摇,他看到太多的人打着上帝、宗教的旗号行骗。这并非最关键的,其实菲利普在冥冥之中创造了一个完美的幻境,幻境里,他把跛脚作为献给上帝的祭礼,但是,幻境之外的现实则仍然是无尽的苦涩和失望,而源头仍然是残疾。他无比虔诚的从叔叔那里得到耶稣的登山宝训:心诚则山开,并付诸行动,他日夜祈求自己从上帝那里得到健全的身体,但是上帝并没有同情他。人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上帝,我们信仰的也是实际、具体、真实的,而当信仰之后看不到实际的,多数人则为之怀疑,愤怒。菲利普意识到他再也不愿意相信上帝了,他感到逃脱了原本的命运,感受到自由的存在。
其次是残疾。他的瘸腿让他性格扭曲的同时,也赋予他自省的能力。他因为残疾而领会到常人没有的对美的鉴赏力,领会到生命的尊严与可贵,领会到生命百态的生机魅力。世间众人又何尝不身心残疾,“肉体的残疾如心脏绞痛、肺部脓肿,精神的异常如意志匮乏、嗜酒如命。”大家又何尝不是命运面前的可怜人儿,于此,他产生菩萨般对世人的同情。“唯一合理的做法只有接受人心之善,宽容人性之恶。”
再其次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抉择与挣扎。菲利普向所有的年轻人一样,认为生命本该是一场冒险,需要炽热的,绽放着宝石一般的光芒的火焰将它熊熊燃烧。而在他的生命里,他渐渐接受另一个现实:有志者不一定事竟成,多少人也曾努力而失败。一起学绘画暗恋他的普利斯小姐没有任何收入,一日一餐,仍然以旁人不可理解的疯狂和执着学绘画,直到最后饿死在楼上,这是菲利普第一次看到同样追求理想的人死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接触到更多的理想与死亡殉葬的现实,忍不住感慨“这被虚度浪费了的一生啊!”曾几何时,他也怀抱无限的美好和无尽的希望,但挫折和打击带给人一点一点的消磨,生活变得晦暗无光,生活里是数不清的鸡毛蒜皮和怨声载道,人只好沉迷当下的快乐,未来没有光亮,漆黑一片。一个生命来到这世上,却又没有留下丝毫的价值,菲利普感觉头皮发麻了。菲利普一直对生活充满激情,但理想主义却难以承受生活,所以只好逃避,只能离群索居。直到他模糊的意识到自我控制是一种同屈服于激情一样积极热烈的行为,他意识到内在精神生活也一样多种多样、体验丰富。真正的考验则在最后在萨利与长期梦想的环球远行之间,他必须做出抉择,“可能向幸福投降就是承认了生命的失败,可这样的失败却比任何勋章都更为闪亮。”这一次,他选择了萨利,选择的随心所欲。多年以后,菲利普一定不会为当初的选择而懊悔。
接下来应该是爱情的讨论。菲利普在刚成年时初次尝到初恋与爱情的滋味,尽管对象是40岁的女人,但是实际上他满足的只是情欲,而非实现爱情,所以菲利普抛弃这个女人和这段爱情显得轻而易举。直到后来,他爱上米尔德里德。很多人读到这段感情大感诧异,米尔德里德这个贫乳、窄臀、市侩、虚荣的女人怎么值得菲利普去爱,他爱她爱得疯狂,尽管每次受到她无情的嘲讽,“你个瘸子!”他仍然主动爬到她身边,摇尾祈求她的爱。而这个女人却毫不在意他的真心,极尽污辱,只想在他的身上得到虚荣,情欲的满足。如果看过《月亮与六便士》的朋友想象里面那个被妻子抛弃的画家吧,或许这里的菲利普是更早的原型。“我当时不知道爱一个人这么苦啊!”那菲利普怎么会义无反顾的爱上这个女人?自身的残疾让菲利普敏感自卑,他可以置之不理,但是他最初却没办法忍受这个同样有着可见的缺陷的女人的污辱,于是他几次三番去她的餐馆渴求得到认可,而在拒绝之后仍然反复。他自身其实确实有着自虐倾向,越是让他痛苦难堪的事,他越要品尝滋味。文中一例,三人共坐一辆马车,他看到朋友与成为“女友”的米尔德里德偷情,这时候“他故意让他们单独相处,似乎只是为了让自己忍受的痛苦来得剧烈。”渐渐的这种牵绊竟慢慢演化成魂牵梦萦。他的爱来自被侮辱被拒绝的自尊反弹,而在这样长期的得不到和不甘心之下,这样畸形的爱情陷入泥潭。“他痛恨她,鄙视她,却又爱她爱到骨子里。”而在最后,菲利普看到落难的米尔德里德,这时他已明白双向的爱才是真实的爱,“如果没有爱,再慷慨、再善良、为他们付出更多,都无济于事。”或许朋友们会嘲笑这样遥远可怜的爱情,但谁又说爱最初不是盲目的、激情的?我们深陷其中的同时,却又难以自救。
最后是关于终极的追问:人生意义。作为医生,他接触到各类人的生活与命运,太多的人死去而地球依旧转动。有一天你身边亲密无间的人突然离去,虽然难过,但是一切仍然要依旧,曾经的不可或缺并非那么重要,日子照常过下去,他的死亡和他的生活一样毫无意义。菲利普忍不住绝望的自问,活着究竟什么意义?“人生在世,所作所为皆是徒劳”付出与回报如此不相对称,多少人以平庸失败作为结局。他的朋友克朗肖曾送给他一块破烂的波斯地毯,这块地毯破烂如此,但是钩织整块地毯的丝线却精美华丽。他得到最终的答案:生命没有意义。“生命微不足道,死亡更无足轻重。菲利普欢喜若狂,就像小时候刚刚摆脱对上帝的信仰时的感觉一样,似乎人生中最后一道枷锁已经从他身上卸去,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彻底的自由”正因为毫无意义,所以世间再没有能困住人的东西,因为一切不再重要,所以他无所不能,无为而无不为。就像“织毯子的人在编织花纹时也许仅仅凭借着一种审美的感觉,并不是出于什么“目的”。”生命格局复杂而精彩,衡量价值的标准或许并非是否幸福,理想是否实现,因为你的追逐让你无意深陷其中,无意义的目的或许只是为了完成每一根丝线对整个人生图案的织造,其中的每一根丝线都精美而复杂,最后图案完成,设计者本人感知到着精美的图案的存在这最美丽的杰作已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