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是孩子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能让孩子拥有兴趣,收获知识,受到启发,调整心态,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中,学而不厌,学有所成。
玩,对教师而言,就是指导学生在有意义的“自由时空”中体验,让学生不因作业压力而丧失自由时空,不因教师和家长的强加安排而丧失兴趣爱好,不因功利耍求而放松自主思考,不因惰性而放弃质疑发现,从而彰显幸福教育和快乐教育的真谛;让我们的教育多几分换位思考和悲悯情怀,少几分急于求成和功利色彩,冲破考试科目至上的樊笼,在教育中添加几分娱别和休闲功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为此,寒假生活策划应定位于:用玩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到假期活动中,让闲适出智慧,顺应生命成长的规律。
开学繁忙的工作,连看书的时间都是零碎的,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本学期的研讨活动即将开始,自己却没有把书看完,心里倍感焦虑,但是总觉得继续看着总比没看完好吧,耐心性子,就算慢一点,只要坚持也可以做完的。
今天看完了第三章节,学习了寒假生活方案的策划,学习了李教授理论的基本指导方法,见识了全国各地班主任、学校对寒假优秀的方案策划,收获很多。我觉得不管是武义熟溪小学蓝美琴老师的生活技能方面的学习,还是西安高新一小的“幸福作业”,抑或是青岛王埠小学靳艳霞老师的“王埠十会”,我们都可以发现他们的项目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借助“玩”为活动依托进行。正如书中所言,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方式。但是,这里玩确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并不是随意的、肤浅的,那么在活动的安排中,我们又该如何设计这样有趣的玩呢?
就以三年级3班为例,本班除了一位同学,其他全是随迁子女,根据学生寒假的特点,钟老师以“年•返乡”为主题,从而设计了返乡途中、返乡后所发生的一系列活动。活动项目以美篇、画一画、拍一拍、写一写、剪一剪等多种形式进行,那么如果用“玩”的角度进行思考,是否有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呢?在“年•礼物”这个环节中,我们是否可以修改为“年•游戏”,讲述在过年期间,我们一般都会做哪些游戏,比如放鞭炮、互赠礼物、小伙伴们见面会等等,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的主题式,是否过于肤浅和单调,如何才能合理设计,让学生在玩中做到动口、动眼、动手、动脑,从而真正做到动心,通过外在的动促进内在的情感和思想的变化,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深刻的教育,只有做到这样我觉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玩中学”。那么,在这样各自回家过年的个人活动中,我们还如何让班级的同学共同参与玩呢?这个游戏是否应该结合各自家乡的特点所进行?在开学之初,我们应该让学生进行各自的游戏展示,说明这个游戏的好处,并教给同学,从而让同学们了解自己家长的特色,产生美好的向往感。想到这里,其实这个主题的意义是否应该就是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家乡,也让班级的其他同学认识自己的家乡为主。有了这个意义的所在,钟老师班的活动是否在下一期暑假活动的项目中依旧以此为目标,继续深入研究呢?这样也能够真正做到班级的融合,更是表现了学校“大而融合”的学校特色?!有了这样的精神目标,在活动设计中,我们就更能明确方向,在活动细化中也更能把握方向,不会使得方案的策划因活动而活动,显得空洞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