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伊始,出野外的心就蠢蠢欲动。怀念着在山间游走,在河谷间穿梭,穿一身粗衣板鞋,背一包速食干粮的日子,不言辛苦,因为收获的喜悦和眼前的美景足以忘掉满身的疲惫。
终于,课题组在办完相关手续后,我们从昆明出发啦!
有着“地球第三极”和“世界屋脊”美誉的青藏高原,一直以来都是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想写的东西很多,巍巍大山,卷卷白云,滔滔江水,郁郁林缘,无一不在此刻涌上心头。奈何文笔有限,只能略抒一二。
途经福贡县,经丙察察入藏。不知何故,总觉得丙察察没有去年那么颠(可能自己对烂路理解的阈值升高了)。西藏,给我们的第一个挑战是在目若村!现在想想,其实蛮幸运。有个地方可以睡已经很知足了。村子没电?那我们就吃烛光晚餐。房间没锁?那就找个箱子抵住当锁。当然厨师太少肚子太饿,师兄也去露两手啦。没有洗漱水?接点冰川融水爽一把。说起来,还有点怀念那种温度,仔细体会和冰箱里面的冰水不一样,它带着一股雪山的纯净和高原的桀骜。
风景看多了,眼睛会麻木;话说多了,想躲起来;唯有情怀被感染,人文被传递,那种感觉会弥留至今。每每回想,都是一次洗礼。德姆拉山口,远处的巍峨雪山,近处的繁花似锦。遇到被爸爸举过头顶的藏族小朋友,红红的笑靥,是高原的象征和印记。来到他们家,两顶帐篷,袅袅炊烟,一群牛马,悠悠漫步。突然间,特别羡慕他们的生活,会不会少了很多的喧嚣和烦恼?顺手在随身的口袋里抓了一把糖给小朋友,他害羞的接过去,然后转身躲到妈妈的旁边端详起来。打听了要找的植物,在雪山的映衬下拍了合照我们就出发去往下一站。
看到小朋友的自行车,好像迫不及待回家吃妈妈做的饭菜,车子都来不及好好停。鲁朗小镇哦,国际小镇!饭店的牌子都带着英文翻译。后面见到了许多藏民的院子,他们会把牛粪堆起来,整整齐齐的摆在墙上,有的还贴在墙上,据说是用来做燃料。来啊,约不约,一起喝AD钙奶啊。
路过然乌湖,大家纷纷下车拍照。还坐在车上的我和师妹们说,这个湖现在不好看滴。好不凑巧,话音刚落,外面传来一声感慨:“哇,真是太美了!”一时间,狂笑不止,打脸打脸。原来是个自驾游玩西藏的小哥。他的感慨来自于手里的无人机拍的美景,凑过去一看,果然自己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斑驳镶嵌的青稞地宛如画卷,美得不可方物,仿佛在高的地方才能感受到这般恢弘壮阔。
半个月后,到拉萨了。拉萨!多少人三步一伏拜来这里虔诚的朝圣,多少人来这里实现心灵的救赎。晚上压完标本,大家打了个出租去看布达拉宫。站在远处的观景台上,夜晚的风吹动着宫殿前的经幡。似乎穿越到一千三百多年前,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在这里生活的场景。昔日的热闹非凡,如今的静谧肃穆,作为汉藏文化交流的大型宫殿,里面积淀的故事可能永远诉说不完。无论周围多么吵杂喧闹,但是在黑夜的映衬下,依然被她的庄严震撼到。就这样,远远的看着就好。
前一日坐出租车,藏族司机推荐我们去吃藏式早餐,牛肉包子味道相当不错。于是我们小分队第二天早上战战兢兢(不要问我为什么战战兢兢,自行体会)走进一家藏餐厅。用钱买了他们的饭票,一看包子就是蒸饺啊,多来几个。看到别人吃藏面,来一碗。怎么可能不喝早茶呢?来一壶!藏餐初体验的结果是:果然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啊!旁边桌的两个大叔一人拎着一大壶,还时不时的看着我们,吃不完还不敢溜!最搞笑的是,鼓足勇气冲出来的时候竟然有一种解脱感。随后便去寄信了,师妹写给我,我写给师妹,就这样我们都有盖了拉萨邮戳的信哦!
从曲水县到浪卡子,途中有很多藏獒拍摄点。它们被自己的主人洗的干干净净,有的还戴了墨镜来装饰,看着很可爱,却有一种惋惜和伤感。一位诗人这样说:真正的藏獒像黑熊一样强壮,像豹子一样敏捷,像猎人一样聪明。如今乖乖的坐在架子上,等着人们去合影。坐累了倒下,还会被踢起来继续坐直。。。
告别藏獒和牦牛,驱车前行。翻过岗巴拉山口,眼前,就是被称为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错了。此湖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处见?羊湖在藏族人心目当中被看做是“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因为无论你在哪个角度,都不能看到羊湖的全貌。路过羊卓雍错,在一个平缓处,我们爬上山。有绿绒蒿、藏玄参、雪灵芝好多植物。果然每个垭口都能找到好多东西呀!(图片石山看着高,其实只爬了几米,安全有保障)
多么神奇的地衣,五彩斑斓,形状各异,犹如画家的挥毫洒墨,精心雕琢。可是如此美景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造就。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 她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伶俐,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最接近天空的地方,最接近天空的蓝,纯粹的蓝。
回想起来,出去了一个多月,最不舍的是勒乡的大黄(名字自己起的)。虽然只是短短一天的陪伴,但是留给我的记忆却是漫长的一生。想起它被猴子吓到躲在我们脚下,想起它在土堆里疯狂的刨啊刨,想起它执着地跟着师兄钻林子,当它累的躺在地上睡觉时,还偷偷起来看我们在不在。最难过的是,以后应该没有机会见到它了。不知道此时它在谁家徘徊,也不知道有没有吃到东西,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善待吧!你看,长得多帅气。
卡拉垭口的妖怪们出来啦!绵参,黑蕊虎耳草,肋柱花,一连在这个地方我们就采了十几个伴生物钟。大家也都中了这些高原美人的毒,忘记了夕阳,忘记了赶路。住在麻麻乡的时候,工作被老乡围观,大家看我们外地来的,都戴着口罩呢。
暂定的路线走完,我们小分队就绕到四川甘孜阿坝。从卫藏藏族到康巴藏族,再到嘉绒藏族,慢慢地体会到些许不同,无论在建筑、饮食、穿着还是沟通方面。西藏的山,高,甚至是欲与天公试比高,站在山上,深蓝的天就在头顶,仿佛踮起脚尖就摸到了白云。四川的山,大,连绵起伏雄浑壮阔,在其中穿梭仿佛一望无际的平原,使得人的心胸一下子爽朗了起来。
最遗憾的是,此行没有一睹南迦巴瓦的真容。在别的小分队那里看到照片,万分地震撼。南迦巴瓦,直指天空的长矛,好像在向上天请罪,祈求原谅曾经的罪过,与雅鲁藏布江对岸的无头峰加拉白垒对峙,雅鲁藏布江在这里方向急转,形成海拔6000多米的落差。从热带雨林到雪山冰川,如此壮观的自然奇迹希望自己还有机会欣赏。
山为山神,河湖为水神,加个神字,仿佛一切有了生命的色彩。不,不是仿佛,在藏区,一山一水都有自己的传说。你相信轮回吗?相信来生吗?在唯物者的眼里这些可能是无稽之谈,但是从藏族人虔诚的眼神里,我似乎看到了答案。
西藏出差回来一周多了,一直想找个安静的时间去梳理,写写自己的心得。不曾想,拖到了现在,所幸,一山一错,一风一雨,一花一草还在心里。西藏,神的孩子都要去西藏,我也还会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