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 不远游

“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我听过两次,都是高中班主任说的。他是语文老师,教我们的时候大概三十五六岁吧。

到了高中,我的语文因为没有足够的文学功底早就没有了初中的优势,深奥的文言文和每天早读课的古诗词令我头疼,于是“恨屋及乌”,对班主任老师一直不感冒。

多年以后,当我成家,初为人母。每天晚上要陪孩子断了一切娱乐活动,手机上网还没有这么方便的时候,孩子睡觉以后就成了我的阅读时间。

慢慢地,时间的推移,生活的阅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不知道从哪一天起,像是触到了特定的按钮似的,我开始常常想起高中时代的语文早读课。《春江花月夜》、《念奴娇赤壁怀古》、《将进酒》、《黄鹤楼》、《登金陵凤凰台》。。。等等等等,有一天我恍然,这些藏在心底的诗句,其实一直都在等着我,我知道的。

所以,后来我总结,我们这个班,特别是男生,无论学霸还是那时候调皮捣蛋的,无不内敛、低调又实诚,对妻儿负责任,对父母行孝道。

我想,这大概就是什么将带什么兵的原因吧!

时间越久,越来越喜欢这样的气质,也慢慢希望成为这样的人。不免感慨,认知的边界总是无边,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会在将来发生作用。

前天晚上,好友在南京打急电给我,她母亲情况危急,疫情期间救护车不能出大市,请我帮忙在扬州查询医院是否可以输血。

我义不容辞。十点到十一点,电话到微信微信到电话,最终帮忙确定了阿姨从县城老家过来市里输血的最佳方案。

好友告诉我,她母亲这次可能很难挺过这一关。输血只是暂时的,医生说原发病已经没有什么办法。

她说她有心理准备,一直预期她母亲能到70岁。我看了她母亲上个月的化验单,65周岁。说这些的时候,好友语气镇定,显得格外理性。她对我左谢右谢,我却伤感破防。

十年前,我带刚刚患病的母亲去南京求医,医院一床难求我心急如焚的时候,是她帮我解围——从来不找学生家长的人直接打了在部队医院的家长,我们很快就住下了,得到了最快的治疗。。。我理解一个女儿在母亲生病时的焦急和忧虑,我知道绝望无助时有人雪中送炭时的温暖。。。

“别谢来谢去了,都是因果轮回,爱出者爱返。”我发给她这一行字,又加了三个拥抱的表情。我说我们的妈妈都老了,她们这辈子太苦了。说时泪流不止,尽管她回我说我们这辈子也苦,一定要尽量快乐。

昨天晚上送女儿去上课,回头就去了妈妈那里。听她说爸爸这两天过来了,我特地在出门前把家里最后一瓶白酒给揣着了。

和老两口聊天,他们听我说这说那,时不时被我逗笑。我看着他们,竟像是看着自己的孩子,他们是那么可爱。

要接孩子了,他们非要提前十五分钟跟我下楼,为的就是到街对面买鸡腿和奶茶带给他们的外孙和外孙女,最好笑的是还要再带一只鸡腿给他的女婿。而且不许我给钱,必须他们给。

驾车回程,我不禁莞尔。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所以,我无疑是最幸福的孩子。

愿时光慢一些再慢一些,请让阿姨能够慢慢康复,也请让我们的父母都能健康快乐,长命百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