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写作营的作业是写《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后感,由于个人原因我才写第一篇读后感。希望自己利用周末能迎头赶上,争取不拖欠作业。
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一篇,我第一次知道原来读书阅读不仅是一种习惯,还是一种能力。对于读书以前我总是不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人一天能读一本书,而我平均一个月三本书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原来我还不会阅读,我还没有掌握阅读的技巧。
误把阅读当做看图识字
从小到大我都不是特别爱看书的人,因此每拿到一本书我只是从头至尾的把书中的文字老老实实的啃一遍。如果是内容充实富有故事情节并且自己感兴趣的一本书,我看书的时候就比较投入和高效。如果是理论性较强内容枯燥的一本书,我那个看书真的就是啃书了。
为什么我看书的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原来我阅读的时候从来不认真看书中的序言、不看书中的目录和作者介绍、不去想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整体大纲,我的读书只基于看图识字,我的水平还处于基础阅读的层次。
阅读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基础阅读,只是摆脱了文盲状态,是试着去努力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的层次。但是要学习阅读的技巧就必须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
第二个层次的阅读称之为检视阅读,就是在一定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由于时间的限制,就不能孜孜不倦的从头到尾的去啃书,要学会会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第三个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分析阅读,就是算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并咀嚼和消化整本书。它没有时间限制,但特别的追求理解。
第四个层次的阅读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称之为主题阅读,是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阅读者要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的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书都谈到的主题。显然,主题阅读不是个轻松的阅读艺术,规则也并不广为人知,但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
阅读的这四个层次很显然是逐一增加难度的,我们要不断的练习,才会学会更深层次的读书技巧,从而真正体会到用脑读书,而不是用眼读书。
误认为读书越仔细越好
我读书一直很慢,遇到不太懂难理解的地方就会反复看,反复推敲,结果却只是在徒劳无益地挣扎。因为这样纠缠很难脱困而出,既浪费了时间还增加了难度。所以我们不妨把不懂的地方略过,很快又会看到读懂的地方,快速地将全书读完,再读第二遍的时候对原来那个纠缠不清的地方就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因此读书不是越仔细,话费时间越多效果就越好。很多时候我们要先了解这本书——比如了解书名和序言,研究目录页并挑选几个跟主题有关的篇章来看看,了解一下这本书的框架结构,这样阅读就更有目标了。
我不是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一个优秀的读者读的很用心很专心,会集中精力并且有目的的读书,并且不断地努力提出问题并且尽可能找到答案。读书的时候他们主动的投入,即便是秉烛夜读仍然能保持清醒。而有些人读书的时候就很容易走神或者昏昏欲睡。那是因为自己读书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仅仅是用眼睛读书而不是用大脑读书,整个读书的过程中还处于给被动的状态。就像我这一周读书一样,磨磨唧唧、断断续续地才看了100多页,还是读书的技巧掌握不够,整个人都还处于被动状态。
阅读是一种技巧和能力,它养成于成年累月能依照规则来读书学习的人。学习阅读理不单单是基础阅读,还有检视阅读,分析阅读等等,是许多规则中养成的一个习惯。
我还不会阅读,我还没有掌握阅读的技巧和能力,在今后的阅读生涯中,我希望不断培养自己好的阅读习惯,力争做一个有头脑的优秀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