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择业时,远离后悔模式和错过模式
在我做HR的这几年,总发觉一类求职者找工作时犹犹豫豫、不敢决断。面试多家企业,最终都不做决定。询问之下发现,他们害怕一上来做了决定,再出现好机会自己会后悔;另一方面也顾虑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也容易错失之前的好岗位。
在《拆掉思维的墙》中,古典老师引用了一个故事:
假设你是一个王子,有100位波斯公主求亲,每个公主都带来一箱彩礼。她们只会和你见一面,打开彩礼。同时你要马上回答是否愿意。由于公主都蒙着脸,无法分辨,所以外貌无从考察,你只希望收到更多彩礼,此时你如何做?
仔细看看,和求职者的问题还真是如出一辙。而这个故事的最佳处理方式,应当是:把前37位公主作为观察样本,在前37人中间,先不选择,只做判断,大概的高财富应当是多少?那在剩余63人中,一旦有人超过此数值,马上选择!
求职也是如此,在进入未知领域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先不做选择、观望的空间和一个底线。
所以,建议求职者,如果你希望一个月内立即入职上班,那你完全可以用当月的前37%的时间,作为观望期,然后衡量出一个与自己实际水平相当的基准线,这样,当再出现的OFFER和薪酬待遇,在此基准线之上时,你就可以立即出手了!
2.
警惕职业的艺术照
随着近年来,美颜、美图等软件,可以给我们的照片修图,在职业发展领域,各领域各平台也不断为自己的职业岗位包装艺术照!
我们总是看着别人的艺术照,然后艳羡不已;再对比自身的卸妆照,觉得惨不忍睹。殊不知,别人的彼岸就是你的此岸,别人的此岸也是你的彼岸。各行各业都差不多。
我们艳羡房地产行业的高薪酬,可有没有人告诉你他们早上7点上班,晚上带客户看房后还要开会到深夜11点甚至12点;我们惊叹淘宝卖家的不菲,却没有人告诉你他们前期的资金投入有多大。
不是每个律师都如同何以琛那般潇洒自在,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也需要前期去电话拜访、开拓业务渠道。
所以我们需要看穿职业本身的真相,而不是一味地盲从追随那些所谓的某领域成功人士的脚步。
最好的方法是你需要找一个某领域在职人员,进行一次职业上的交流和探讨。记住,务必是在职的人员,且他和你的入职没有任何利益上的牵扯(避免因为你的入职他从中获利,从而夸大工作岗位)
同时记住,千万别去咨询那些干了2、3个月的离职者。因为他的离开,或多或少是存在个人原因的,而这个原因你未必会遭遇到,所以他对你的阻挠,必然是自己做不到,也不希望你能做到而已!
如同,我们都喜欢电影《幸福来敲门》,男主角告诉儿子的那句话:如果你有梦想就要去捍卫它。当别人做不到什么的的时候,他们就想要告诉你,你也不能。如果你想要些什么,就得去努力争取。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4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