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周更最后一次了,回顾每一次的周更反思,这学期也是满满收获。
一、关于教学:
1、教师的教学用语、选词一定要准确、规范、科学。对于课本上、教参上,自己都模凌两可的字句更要去查透、摸透。科学是一个严谨的学科,我们更要字斟句酌。
2、在线上学习,发送相关要求时,突然改变一些学习模式,孩子会不太适应。发送时应该尽可能做出详尽的指导对内容也进行完善和修改。网络一些课程、视频内容非常好,但是作为学生直接观看学习的课程来说,更需要教师站在学习者学生的角度去,再次处理、加工。比如,有一些实验视频,仅仅有实验过程,需要把实验材料、注意事项等更加注明,毕竟要讲究科学性、严谨性。有一些实验缺少实验记录单,学生做了就做了,在实验后提升并不大。
所以一些教学材料、资源的再加工很有必要!
3、学情掌握是一个需要花大量功夫和时间去积累的内容。我们备课时,更多站在备课者角度去备课,虽然会进行一些预设,但是对于年轻老师的我来说,还是非常不够全面的,孩子的想法真的没有办法完全预设到。
怎么去更了解学生,我想平时与学生的交流,理解他们的想法很重要。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聊天,聊生活、聊学习。我以前因为课多,都是专用教室,学生上课排队来,下课排队走,除了课堂的交流、课间偶尔的沟通,其实很少走进他们。现在在本班上课我都是提前去教室准备,就有了和他们聊天的机会,让我更贴近他们。因为我怎么算无遗策,始终是成年人的思维,怎么更好的去预设学生可能的答案,我想只有更了解、贴近他们才能更好的从“成年”思维转换到贴近“儿童”的思维。
4、不管再小的问题,也不能省略,学生有疑问,那么就要尽可能讲清楚,讲全面,在有效的范围内,让学生能有所收获。特别3年级阶段,孩子对科学兴趣非常浓厚,他做了题、实验,有观察到新现象,有疑问得不到解答,一次、两次、多次……以后,他的挫败感会让他对这个学科慢慢失去兴趣。
5、每个人其实,对于大胆去实践自己的想法,还是有一些胆怯和害怕的,害怕出错,害怕做不好。一些同学对于科学学习,总觉得很高大上、很神秘,对自己的想法、创意不自信,一定要多多、有效的鼓励他们,让他们能够再接再厉,有主动迈出第一步的心。
6、每节课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在低段教学可以板书突出(例如:看(颜色、大小、形状等) 闻 摸(软硬、温度等)……)学生在低段要打好科学学习的方法和手段,这些类似的点可以板书出来,强调,学生实验前也能明确自己要干什么。
二、关于常规
1、笔记的记录需要规范。虽然老师会在黑板上示范写,但是写下来的是老师设计的本课有关重难点的板书,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有时候是抓不到重点的,需要带学生认识一遍这个板书,老师写得到底是什么,学生记录了以后后续再看的时候可以怎么复习。特别是一些精简的板书,那完全是老师角度的“精简”。
2、对学生的要求、任务要提在前面。不仅是学习内容的要求,还有课堂常规的要求。如果课堂常规纪律都做不好了,这节课虽然上完了但是上课效果是大打折扣的。课前,学生自查是否书桌上只有科学三本书、笔;坐姿方面,怎么坐凳子、手的摆放也要提前说明;上课前关于什么时候记笔记,可以给学生说(教学内容多时,学生可以老师板书,他们也记录,教学时间充足时可以专门留时间来记录);举手的规范(尽量避免边举手边回答、别人发言一定先尊重别人的发言,自己再反驳或者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