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熙:如何搭建一套学习循环系统,5步,提升你80%的学习效果

学习是一套系统

当你学习时,缺少哪一环节,就会直接影响其他环节的效果。

每一步,都必不可少。

你可以列一个学习步骤清单,检查你的学习步骤,是否做到位。


任何学习,都是系统性的。

你要调用你的五观,不要用单一感官,你才能学好。




下面我开始介绍

5步学习循环系统

包括5个步骤

预习    记笔记    复习    总结    分享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学习前,都要预习。

比如

预热问题清单(作者、你、背景)


带着问题找答案。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每一篇文章,都不能白看,


每一本书,都不能白读。


为了不浪费你的时间,请你记笔记。


这里推荐

黄金三分法(方格笔记本)

提炼关键词

思维导图,梳理「关键词」之间的逻辑顺序。


拆书帮的RIA便签阅读法

书介绍这里最好用FAB法,

这个知识点(自己过去失败的案例、和现在学了这个知识点,以后准备怎么用?)




黄金三分法_东京大学学生笔记本


康奈尔笔记本


埃森哲公司的PointSheet


麦肯锡 - 空雨伞


麦肯锡 - 空雨伞


空雨伞的缺点:

没有相关经验(案例分析),易跑偏。要找核心原因(20%),忽略次要原因(80%)

如:餐厅生意不好,有些人分析问题:


〉次要原因:菜品、服务


〉核心原因:产品不好,包装不到位。

用空雨伞的注意事项

因素: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限时:15分钟


目的:思维训练。


在此基础上,我做了改良

【重点预警】

黄金三分法改良版

黄金三分法改良版

这套模板可以用于

文章 关键词摘录
书籍 关键词摘录


以下是我做《注意力:专注的科学与训练》的笔记摘录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PDCA循环(螺旋式上升)


PDCA循环(螺旋式上升)

P

(

计划


PLAN

) :明确问题并对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假设。


D

(

实施


DO

) :实施行动计划。


C

(

检查


CHECK

) :评估结果。


A

(

处理


ACT

) :如果对结果不满意就返回到计划阶段,或者如果结果满意就对解决方案进行标准化。


特点

PDCA循环,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它具有如下特点:


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互相促进,推动大循环
PDCA循环是爬楼梯上升式的循环,每转动一周,质量就提高一步


PDCA循环是综合性循环,4个阶段是相对的,它们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总结

1.新知识点


2.旧知识点


3.与生活经验联系(举5个现象、案例)


三种角度:赞同、中立、反对


知识点拓展

横向拓展


纵向拓展


深度拓展


拓展形式,就像魔方(9、24、36),是一个三维立体空间。


9格6面魔方


在这个

魔方拓展的基础上,加入「时间轴」和「历史里程碑事件  刻度」。


如果你玩过王权,这款游戏,上面就有时间轴刻度。每做一次选择,每发生一次事件,就会记录下一个时间坐标,并记录下这次选择的历史事件  最后发生的结果。



图片发自简书App

费曼技巧。

教就是最好的学。当你讲的知识点,你妈妈都能听懂,你算真正掌握了。

你不要放过任何分享的机会。

你分享越多,收获越多

微信群(社群)


文件助手(1分钟语音)罗胖60秒语音(每天)


线下分享会(读书会、)


……


写作

演讲

PPT


图片发自简书App


汇总笔记方法

SQRRR读书法

PQRST读书法

PDCA循环(螺旋式上升)


SQRRR读书法

S: Survey(概括性的浏览全书)


      书名,副标题,前言(序),目录以及第一章节的快速阅读,了解概括。


Q: Question(浏览时提出自己的问题)


      类似目标阅读法,强调带着问题阅读。读书前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已经知道了什么?

作者想告诉我什么?

我想要得到什么?

R: Read (带着审判的眼光阅读材料)


      做笔记,划出核心内容,做批注。


R: Recite(主动及时地回忆或者记忆)


      读完一本书,合起来,大声的说出自己收获了什么。根据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学习者会在1小时内,忘记读过的80%内容。你通过主动的回忆复述,你能发现自己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或者是理解不透彻的知识点)。


R: Reviews(温习)


PQRST读书法

P: Preview(预读)


Q: Question(提问)


R: Read (阅读)


S: State(陈述)


T: Test(考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