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成“人质”?

近日,某高校外卖点发生令人愤慨的一幕:因商家欠缴管理费,第三方外卖点竟然扣留学生的餐食,数十份外卖堆积在货架上,饥肠辘轆的学生却被禁止取餐。这种将商业纠纷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的行为,简直荒唐至极!

学生支付了餐费,就与商家形成了契约关系。外卖点作为中间服务平台,有何权力扣押已付费的商品?这无异于绑架消费者的财产来胁迫商家。若按此逻辑,是否银行也能因为开发商欠贷,就禁止业主回自己家?

更令人心寒的是,被扣餐食是价格低廉的学生餐。这些精打细算吃饭的年轻人,或许正赶着下午课。他们既不是欠费方,更不是利益相关者,却成了商业博弈中的牺牲品。管理方完全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追缴欠款,而非用践踏消费者权益的方式耍威风。

校内的配送团队将外卖配送垄断,商家无法自己配送,只能由第三方承包,其中配送迟到以及偷外卖事件数不胜数,可最后的后果都由商家承担。

当最基本的吃饭权利都被当成谈判筹码,我们不得不质问:究竟是谁给了他们扣留学生餐食的权利?又是谁在纵容这种"饿肚子式维权"的荒唐戏码?

(注:商家是当天刚好有人休息,不是恶意拖欠费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