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日子,突然很想喝点小酒。
自己也不明白是什么让我有这个念头,也许是很久没有回家了。
我是北方人,从小看到的是,爷爷每晚总是斟一杯白酒,就着点小菜喝上一个小时,纵使只有一个人,也喝得快乐悠闲。
而我总是闻一闻,甚至拿支筷子蘸一蘸尝尝味道,然后一副难以言表的表情。虽然觉得入口味道奇怪,但内心还是有一丝窃喜,似乎解锁了什么新技能。
大一点之后,经常看到爸爸因为工作应酬与客户喝酒,有时候他喝醉了我和妹妹还落得一番说教,听好多爸爸年轻时候的故事,还有那些人生大道理。
妈妈总是抱怨,经常这样喝不仅坏了身体,还总是因为呕吐给家人增加了好多负担。那时候,我觉得喝酒不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而是一种负担,还有一丝无奈。
高中毕业聚餐的时候,同学和老师们突然变得不一样了,所有与学习有关的一切都抛之脑后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杯又一杯的啤酒和歌声。
我也是第一次尝试真正的不受约束的喝酒,不知道自己什么酒量,总之就是一杯接一杯地喝下去了。最后大概算了算,6瓶啤酒没撂倒,从此也认定自己酒量还行。
大学毕业后,我没有回到父母的身边,与大学一年级就认识并一路同行的另一半走入了婚姻。他的家、我的家、我们的新家,在地图上看是一个三角形,三地的往返的单程时间都是三个小时。
我们有了工作,有了一个孩子,又有了第二个孩子,两个孩子我一共母乳喂养了36个月。这些日子,加上两次漫长的孕期,我和妈妈、婆婆相处的多,连接是很紧密的,但和爸爸、公公却变得疏远。
孩子慢慢长大,断奶之后的妈妈们总想着染发美甲健身喝点小酒想吃啥吃啥吧?是的,我全做了!这其中,让我感觉最不同的,就是回家的时候和爸爸们喝上几杯。
渐渐的,这成了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了一种仪式。
到家的第一餐,一定是和爸爸倒上白酒,就着妈妈的拿手好菜,开始畅聊。
在我看来,喝酒是人与人之间充分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只要喝上几盅,人便变得热情活络起来,神经兴奋也随之被调动起来,开启无话不谈的模式。
喝了酒以后,我们更容易把内心真正的想法说出来,我们越说越兴奋,越喝越想说,跟爸爸吃的每一餐饭都是一小时起步。我内心非常珍惜这样的时光,我们像这样交心的畅谈,就是当下最好的状态。
妈妈总是以为我们是不是喝多了,头脑不清醒了,但其实,谁喝酒都上头,都有飘忽眩晕的感觉,有轻有重,但正是因为有这样微妙的状态,才让人更放心地去畅聊。
回到公公家也一样。本来我公公家的晚饭可能是半小时,自从我和公公一起喝上几杯之后,我们可以吃“好几轮”的饭,谈的话题也多了,连接也紧密了。
所以,到现在,三四个月没有回老家时,我会不自觉地想喝点小酒,不喝一点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但一个人喝又很无趣。现在仔细一想,原来是我想爸爸们了!
酒里面其实寄托了我对爸爸们的爱和思念,原来我还不自知。
恍然大悟之后,愈加想念了。常回家看看吧,和爸爸们干几杯,聊几句,生活才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