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妹妹发烧大半天,迷迷糊糊睡了一中午,下午五点才退烧,我想着休息一天,作业不写了吧,没想到一说不写,她立马撅嘴生气了,赶紧打卡完成作业,发现精神一下好了许多,又跟老爸视频聊了半天,讲自己如何吃苦药,不放一点糖,如何和病毒做斗争等等,绘声绘色,堪比电视剧了,听着听着就把我听笑了,这么勇敢励志的小女生,病菌不跑才怪,第二天醒来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感觉舒服很多,你看看我肚子里,病菌是不是都被我打败啦!”
我说:“当然啦,谁敢惹你,一杯苦药下肚,吓得它们乖乖投降。”说完又是一顿苦药下肚,彻底嗨啦!读字卡读到笑字的时候,直接唱道:你笑起来真好看,你笑起来真好看。手舞足蹈,开心的不得了。
看着她大笑的模样,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她小时候生病时,全家人紧张的样子,如临大敌,全线戒备,可越是小心翼翼的照顾,病却好的越慢,后来学习了才明白,原来无意之中给孩子传递的紧张恐惧情绪,才是罪魁祸首,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你把孩子定义成一个弱者,她怎么还有力量去战胜病菌呢?
于是,她再感冒发烧的时候,我总是笑着告诉她:“哇,勇敢的孩子,病菌又来挑战你啦!来,妈妈给你点力量,我们一起打败她。”无精打采的孩子,听到这样的话语,总会眼前一亮,不哭不闹,非常配合的打针吃药,和我一起编织大战病魔的故事,而最后她一定是胜利的女英雄。
父母真的是孩子的催眠师,尤其是六岁以前,你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她都会全盘的接收,并且深信不疑,对你无意之中的暗示,接受度极高,他们是最佳的学习者,并时刻以敏感于成年人三百倍的身心观察、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所以,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不妨认真思考一下,你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暗示和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