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得下肉身,灵魂呢?

1、一线OR三四线

有一句话这样说:一线城市容不下肉身,三四线城市容不下灵魂。

在中国,北上广深是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有30个,三线城市70个,四线城市90个,五线就多得数不过来了。

一线城市是有志青年的目标首选,诱惑太大,那里有更好的工作岗位,更高的薪水,更多造富的可能性。

可真的是这样吗?

不乏认识有飘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他们衣着光鲜,加班时间长,行走在高档的写字楼之间,给人一种处于人生巅峰的假象。

实际上,那些不过是虚无的。

到最后,你发现即使奋斗了很久,只要没有出现暴富的机会,在那儿确实买不起房子、结不起婚、不敢生小孩。

最终会怎样?

多数还是会向生活妥协,退而求其次,回到三四线,甚至五六线城市继续生活。

问题是,去一线城市生活过的人和压根不知道一线城市什么情况的人是不一样的。

看过花花大世界的人和土生土长的草根心态截然不同,他发现人虽然回来了,可无法习惯啊,心还是念着另一个世界。

这让人心思不定,仿佛置身于一座孤岛,没有人理解,也没有人帮得上忙。

那种安于在三四线城市的人,认定这就是自己的生活。择一城终老携一人白首未必不是好事。

2、成熟OR得道

人到了一定年龄后,是被环境逼着成长和成熟的,如果再往上,估计就是得道了。

关于得道,有个小故事:

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

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回答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生活之道又是什么?

在成长或成熟前,也是“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总在担心自己下一分钟将会怎样。

我们习惯称之为计划,可人生未必需要那么多计划。

当认定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后,积极地做下去就行了,它的回报可能没有预想的快或多,但方向是正确的,过程是努力的,结果肯定差不到哪里去。

未来总是不确定的,但可以确定的是,你总是会继续往前走,它是由无数个现在组成的。

过于担心未来,这件事情就像你挥之不去的苍蝇,它吸引了你的关注,激发了你的焦虑情绪。

与其担心未来,不如让自己一部分生活活成未来的样子,比如做一些未来也希望自己接着做的事情。

所以,从自己开始接受了身边有只苍蝇,这只苍蝇就好像消失了。然而,它真的消失了吗?其实没有,它一直存在,只不过你已经无所谓了。

这个时候,“砍柴即砍柴,挑水即挑水,做饭即做饭”,不需要去管未来自己是否一直在成长,也不需要去管自己未来活成什么样。

一边努力活在当下,一边尽力活在未来。

努力解决当下最重要的问题,做好未来也要做的事情,就行了。

一点想法。

晚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