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实用主义,不实用的就不要浪费时间与精力

认知方法的除了要三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还有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实用主义。实用主义就是学以致用,看到一种现象,看了一个客观事实,了解一个理念,一个观点,学了一个方法、方案,能不能起到提高认知与有能实际应用的办法。如果是有用,那就去看、去学、去做,如果不能实用、不能做到,那就不看、不学、不做,不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


坚持实用主义,就是要以结果为导向,要能解决实际问题,以提升认知与实用方法这两个方面来衡量能不能起到作用。

实用主义的第一方面的提升认知分为三点,扩展认知,更新认知,定性与定量。

第一点扩展认知,原来不知道的知识与领域,通过了解与学习之后,扩展了这方面的认知。最开始我是进入A股做短线的,朋友有提到港股与A股有联系,可以去了解一下。通过了解与学习,我了解到港股与A股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原本不知道港股的情况,就扩展了认知。后来再进一步了解美股,发现也有一点的相关性,港股跟美股也有相关性,进一步扩展了认知。


第二点是更新认知,在原有的认知上得到提升,那就是提高的认知。比如说,以前我只知道支撑线的作用,下跌到支撑线附近就买,跌破支撑线就卖。之后的学习中了解到反转,明白了原来是跌到支撑位附近就开始上涨,这种情况就是反转,更新了对支撑线附近的交易的认知。后来了解左侧与右侧的概念,在跌到支撑线附近就买入这是属于左侧交易,而在支撑线附近出现了小级别的上涨,股价最低点确定之后再买入这是属于右侧交易;明白了左侧相对更冒险一点,而右侧相对更稳健一点,我的风险偏好相对更低一点,所以应该做右侧更适合我,进一步更新了认证。关于支撑线附近的交易,在原有认知的基础柱这样一点一点的更新认知,从而达到了提高认知。

另一方面是换个角度,原本我只知道从一个方面分析问题,后来我新了解到从另一方面去思考与分析,那么就是从换角度的方式提升了认知。比如一个股经历了两三年很大幅度的上涨后,出现了下跌了50%,技术分析来看从高位下跌到了一个相对低位,又跌到前期支撑线的位置,就有抄底的可能性。但从基本面分析来看,虽然现在价格出现下跌50%,但一看业绩增速下滑,估值依然很高,需要长时间或者业绩超预期才能消化高估值。遇到这种戴维斯双杀,即使是股价腰斩,现在的股价也不会是低估。因此这种换个角度去思考与分析,也是提高了认知。


第三点是要定性与定量。定性是对总体地一个判断是好还是差,值得关注还是直接略过。比如对一个人、一辆车、一道菜的味道的评价,整体感觉是好、一般还是不好,这就是定性。

在股市里就是对这个公司基本面分析时,综合宏观、行业、公司情况,对股票整体的判断,是值得投资还是不值得投资,这就是定性。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看这个股票的趋势、形态、均线、支撑阻力等整体来看这种股,值不值选出来放入自选,这就是定性。

定量就是可测量可量化,能以数据来衡量高低大小。比如说最近市场交易冷淡,没有人气,没有热点,那定量就是需要从量化来观测,通过市场整体的成交量来确定,最近三市总体成交量只有5000亿6000亿,成交量非常低迷的量,这就是定量。


实用主义的另一方面的是方法论。方法论就是怎么做的方法,以及能不能做到。认知到就是面前有了一锅热鸡汤,方法论就是要有碗跟勺子才能盛来喝。这就是方法论

方法论的第一点是怎么做,学习到了知识、明白了原理,就应该知道去怎么做。就像给了一锅热鸡汤,还得用勺子将鸡汤舀到碗里,这就是怎么做。而能不能做到是最为关键的。比如说以前我的朋友教了我他做短线的策略,但我没那个能力领悟到,平时也会有事,不能一直盯盘做交易,即使是盯盘时,波段太快,心态不能承受。因此朋友教得详细,他的策略有效性也不错,但我长时间也无法做好他的策略。不能做到的方法,也就是不适合,这种情况需要改变方法。


实用主义的第二部分是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的认知,任何的道理、经验、理论、方法、策略等等,都要落实到实用上,并且经受检验,这是衡量是否正确、好不好的唯一标准。

首先是要以结果论英雄。来股市炒股的目的就是为了炒股赚钱,以账户实战的盈利情况论英雄。学习到的投资方法再多,能制定的策略再多,讲得再好听,但能赚钱才到王道,才是最重要的事。我还要额外加一点,就是要长期盈利。炒股是一个长期的事情,不是说几笔交易赚大钱就厉害,不是两个月三个月能赚钱就是厉害,而是要长期的盈利才是真正的厉害。美国华尔街有很多投资高手,一年能做到几倍的比比皆是,但长期来看,这种明星基金经理却不能长期做到,甚至于不能长期生存。


比如说华尔街的一位激进风格的投资高手比尔·黄,他能6年业绩增值30多倍,年化收益率超过40%,但却出现违规,关闭了公司。后来比尔·黄东山再起,再成立一家基金,自有资金2亿美元,最高时做到150亿,9年时间做到75倍。直到2021年3月,他的基金亏损崩盘结束。能做到像沃伦·巴菲特、彼得·林奇那样能维持十多年、二十年以上都能长期盈利的大师,屈指可数。也就是说明了,想在股市里长期生存且长期能盈利的难度之大。


第二点是验证策略的有效性。我比较推崇以模拟盘来印证,有实战的代入感,当然也可用表格、通过笔记本记录,看个人的习惯。有不少人对模拟盘嗤之以鼻,认为模拟跟实盘完全不一样,主要在实盘时要面对盈利与亏损时的心态波段,而模拟盘就像玩游戏。我的理解是,第一,验证。没有经历过统计验证的策略,那就训练过但连军事演习都没经历过部队嘛,没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模拟情况训练,就怎么就自信能在实战中大获全胜?第二,训练多流汗,战场少流血。模拟盘可以做大量的交易,而实战是无法做到那么多,统计数据量就要多很多。大量的模拟盘印证,总好过在实战中亏损中去学习、去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吧?毕竟这样的模拟是不亏钱的。



第三点是不要八卦。好奇心是人的本性,吃瓜是人之常情。但是在炒股时,尽量就少去八卦,最好是不要八卦。因为很多都是无用的消息、不相关的消息,都是市场上的噪音。就好比某某明星结婚了,某某明星跟另一个明星在一起了,但这与我何关呢?


像这个媒体的消息,37天33个涨停板,我不关注也不做涨停板系列,涨停再多也不关我的事嘛;一看图片基金,也不是我关注的;一个地区的公积金新政策,我不买房子也没关注房地产行业,不关我的事情;工农中建四个银行,我对银行股也研究。因此这些都是不相关的信息,我完全没必要点进去看,点进去看了也是没意义的。请节约你的时间、精力,去娱乐获情绪上的愉悦是远远好于在不相关的信息里浪费时间精力。


第四点是少听成功者的故事。我之前提过,说这些故事是毒鸡汤。最大的难点就是作为普通人,难以复制在股市里的一些神话。比如说一些游资大佬从很小的资金量做到几千万上亿的身价。

价值投资方面的典型是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几十年,但普通人根本不能像巴菲特那样有个保险公司能不断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可以完全没有资金压力,也不能像他那样做到10年20年超长期的持股,更为重要的是普通人难以预测五年、十年、二十年后的情况,去选择能够超长期投资的股票。


第五点是要少看调动情绪类的一些内容

首先来说这是不实用的,除了调动情绪、发泄不满,并不能带来实际提高认知与能实际应用的办法。另外就是会增强情绪摇摆情绪,以及被这种负面情绪带偏,说白了就是上了头,失去了一种理性分析。还有更多的情况是被这类情绪给带偏。本来在情绪稳定的时候,你能做好的正确的分析以及正确的执行好策略,但由于情绪上头,带着情绪做事,没能做好分析与操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