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Bill推荐的,阅益小伙伴小冠发给我的Epub,感谢。
作者提出管理精力而非时间,前面读了两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你一年的8760小时》,《把时间当做朋友》,颠覆了,这或许正是读书的妙处,感觉就像井底的青蛙,顺着梯子往上爬,越往上,视野越开阔。不管怎样,兼听则明。
全情投入,原文是full engagement,我喜欢这个翻译。为了确保全情投入,建立良好的仪式习惯,是精力管理最有效的方式。什么是良好的仪式习惯,举个简单的例子——刷牙,我们每天起床刷牙,睡前刷牙,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这个动作,不会去一直想为什么刷,什么时候刷,习惯成自然,这么来说,刷牙这件事已经不消耗我们的精力了。
投入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仪式上要重视,比如23点我必须上床睡觉了,22点到23点是我看书总结的时间,周末的早上要跑步,地铁上通勤就是要看书,仪式感,常态化。
关键是要表达出你对这些活动的重视,并将投入在它们上面的时间视为神圣而不可侵犯。
以前认为精力就是体力体能,本书阐述了精力的四个纬度,除体能外,还有情感、意志、思维。体能训练可以尝试下间歇跑,或者亚瑟800,提高下配速,争取今年把330拿下。
“间歇训练最初在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出现,用以增强跑步运动员的速度和耐力。它的核心理论是:如果加入休息时间,身体可以完成更高强度的工作。”
意志,自己的专注力需要加强,控制手机,而不是被手机控制。
冥想需要调动高度的注意力使思维平静,同时也会带来意志的开阔、内心的沟通,甚至喜悦的情感。
我们依生活所赐而谋生,依己之付出而生活。
外在激励实际上会损害内在激励。研究员马克·莱珀和大卫·格林观察了一群幼儿园的孩子玩耍,分别确定他们最喜欢的活动。每当孩子们做自己喜欢的游戏时,研究员都会奖励他们。孩子们的兴趣一旦与外部奖励联系起来,很快就全面消退了。在另外一项研究里,成年人每次完成拼图都会受到奖励。结果,像孩子们一样,他们对于拼图的兴趣也持续下降。
外在激励会损害内在激励。想起一朋友,早年辞去世界500强工作,半年时间单车走了大半个中国,归来时,我劝他到我们都相识的搞户外的朋友那谋个职位,又是自己喜欢的,又能养活自己,我至今还能清晰的想起那晚的情形,他端起酒杯说:“我就这点爱好了,就别跟金钱扯上关系了吧”,大概也是作者想表达的这个意思。
精力管理,张驰有度。完成从马拉松选手到短跑选手的转变。
最后借文中一句话结束:
“我们依生活所赐而谋生,依己之付出而生活。”
花几分钟回答两个问题:
~花太多时间应付外界的问题,反而不再思考自己对于生活的期望。问自己:生活中最能给他带来激情和满足的是什么?
家人的健康幸福,设立的目标得以实现。
~每周你会拿出几个小时仅仅做一些有趣放松的事情吗?有多少时间你感到自己彻底的放松?你上一次摒弃杂念、完全投入某件事情是什么时候?
读书、跑步,好久没骑车了,每次书休不用地铁通勤看书时,最好周末骑车上下班,和家人一起度假旅游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