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期是比较好理解的,做到了“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你就从一个依赖父母、学校、社会的青涩新人,进化为成熟而独立的优秀年轻人啦。接下来的三个习惯,是指导我们如何与他人互动,从而构建更大的格局,实现更大的发展。
双赢思维
据说,有一次阿里的销售人员在做培训,马云正好路过。他发现培训老师居然在讲如何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把梳子卖给和尚。他听了5分钟后,非常生气,立刻把这个培训老师给开除了。为什么?马云说:把产品卖给那些不需要这个产品的客户,我认为这是骗术,而不是销售之术。
交易的本质,就是价值的交换。双赢思维(Think Win-Win)就是说:两个人之间合作,一定要双方都获得价值。如果我赚钱是建立在你损失的基础之上,那我就不干。你看,从第四个习惯开始,实际上讲得就是格局了。
普通的心态是我要赢、你要输,这是一种零和博弈的心态——资源就是这么多,一个人得到就意味着另一个人必须失去。民间不是有句老话吗:恨人有,笑人无。可见这样的心态也算是人之常情。
略高一筹的心态是:我要赢,至于你输不输我不管。我不恨人有,也不笑人无,但前提是我必须得有。能到这一层心态我觉得已经挺不容易了。
哈维竟然提出了更高一筹的心态:我要赢,你也要赢,否则这事咱就不干。放弃基于你损失、我获益的合作,我至少不会饿死。但如果进行了你损失、我获益的合作,我就损害了在你、在别的客户、在合作伙伴,甚至在朋友们、家人们心中的情感账户。我的路会越走越窄。
有人说双赢思维有点像中国老话说的“吃亏是福”,其实还是不一样,吃亏的话就意味着你赢我输嘛,但双赢思维是你赢我也要赢,用不卑不亢来理解可能更准确。
知彼解己
双赢思维听起来很玄,怎么才能做到呢,这就要用到第五个习惯——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这个翻译是为了凑四个字的格式,看英文更好理解: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首先要去理解别人,然后才能被人理解。所以这里说的是一种共情的能力。
最早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宝妈教我的。有段时间宝妈工作不开心,经常抱怨工作上的事,我听了就会说:这个嘛,你应该这么这么这么办……结果宝妈说:我是跟你诉苦的,不是来向你求教的,你听着就好啦!能附和我几句就更好!我这才发现了一个沟通的新境界,而且这个沟通方式是普适的,不是只限于两口子之间。
普遍的人性是以自我为中心,这个不是批评,因为这很可能是人在基因里带着的,很正常,就像我赢你输的心态一样,都属于正常的人性,我们不是要批评它。但我们的目的却是要超越这种普通的人性,来提高自己的格局,这就是互赖期三个习惯的核心要义。
超越人性是有技巧的,那就是要着意去克服人际交往中的个人中心倾向。和别人的交谈中尽量避免这样的第一反应:“这个事啊,我认为应该这样……”,“你说的不对,我觉得是这样……”。试着尽量先做这样的反应:“我理解你的意思……”,“嗯,你说的有道理……”。这个听着容易,其实挺难的,我算是有这种意识的,但在与别人的交流中仍然经常本能的做出前面那样的反应。
虽然我做的也不算好,但有一个小技巧分享给大家:写完一篇文章后,从头到尾看一遍,凡是“我”字,只要不影响文意就把它删掉。它的作用就是让你时刻意识到:“我”对别人来说其实是不重要的,千万不要自大、自恋。
统合综效
有了双赢的格局,有了知彼解己的沟通能力,就到了出成果的时候了——统合综效,让你升华的第六个习惯。
大雁为什么总是人字形编队飞行?因为这样更省力。大雁扇动翅膀,会在后方带起一股上升气流,因此紧跟的后雁,就可以飞得更快、更省力。带队的头雁飞累了,后雁还会接替他的位置,轮流休息。据科学家分析,以人字形编队飞行的雁群,比单只大雁能飞的距离要长73%。
这就是“统合综效”:通过创造性合作,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统合综效,就是超越零和思维,相信除了“非此即彼,你多我就少”之外,可以通过“创造性的合作”,找到“1+1>2”的更优方案。
如何才能实现创造性合作,找到更优方案呢?
第一,尊重差异,感激多样性。首先你要理解,你看到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只是真实的世界在你心中那面镜子上的投影。镜子不同,世界的投影也不同。所以,不要追求投影,也就是观点、价值观的一致。相反,你应该尊重观点的差异,感激多样性。从价值的角度来看,如果两个人观点完全相同,那么其中一人必属多余。
第二,从两败俱伤、到妥协、到合作。最差的心态是两败俱伤。我宁愿重伤,也要让你死;或者我宁愿死,也要让你重伤。报仇,是1+1=0.5。妥协,就是“好吧好吧,我们各让一步”,总比没有好。妥协,是1+1=1.5。合作,就是我帮你,你也帮我,合作,是1+1=2。
第三,共享目标,创造性合作。从合作,到创造性合作的秘诀是:找到共享的目标。瞎子看不见路,瘸子走不了路,两人都寸步难行。大家的目标不是彼此嘲笑,而是走路。以走路为共享的目标,瞎子把瘸子背起来,用瘸子的眼睛,指挥瞎子的腿,就可以走路,甚至去到很多地方了。创造性合作,是1+1>2。
统合综效最根本的就是要合作,通过合作取得更好的效果。而合作的前提是什么呢,首先要有双赢的理念,其次要有理解他人的意愿,这就是互赖期的三个习惯。
不断更新
你已经了解了高效能人士的六个习惯,这个高效能习惯体系其实已经完整了,那么怎么还有第七个习惯呢。
这第七个习惯——不断更新——其实也很重要。柯维把前六样法宝分成两个阶段:独立阶段和互赖阶段。我理解这样的划分是为了读者更容易记忆,实际上六种习惯是没法清楚的划分阶段的。
难道只有积极主动之后才能养成双赢思维吗?必须以终为始才能知彼解己?没有要事第一就不能统合综效?显然不是这样,六个习惯并没有先后之分、轻重之分。打个不很恰当的比喻,前三个习惯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练内功,内功很朴实,效用也不那么明显,但非常重要,郭靖最终成为一代大侠,最基础是马钰在蒙古草原传给他的全真派内功心法。后三个习惯则是博采众长,就像郭靖,师从江南七怪、东邪、南帝、北丐、中神通,最终从一个资质鲁钝的少年,荣膺华山论剑天下第一。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柯维这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可谓是一个好师傅,但可别仅仅看完了,点头称是,再放回书架,该咋样咋样。柯维说,你要从“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四个方面,对自己“不断更新”。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试着实践七个习惯吧,相信你必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