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文:春风又绿江南岸,野草花满芦苇间。沙鸥翔集蓝天上,唤作白云千万片。骆驼祥子从此行,青山绿水尽欣然。他担负着贫穷的苦难,却乐观地继续前行。他的衣衫褴褛,脚上穿着草鞋,头上戴着一顶草帽,手里拿着一把拐杖,走在沿途的山路上。他把自己的痛苦埋藏在心里,从不向别人抱怨。他走过荒野,走过山谷,走过河流,走过森林,走过沿途的村庄,走过城市,一直走到了远方。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相信自己最终会找到一个更美好的生活。
赏析:祥子家中生变故,祥子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十八岁时进城来拉车。经过不懈的艰苦努力,他买到了自己的一辆新车,成了北平城一流的洋车夫。一个底层人物的辛酸开始,为了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怀揣着梦想来到这里,却没有想到这是噩梦的开始,作者从这么一个普通的小人物作为基础开始侧面表现社会现实的黑暗,祥子长途跋涉,来到县城,以为会取得很好的成就,改变自己的生活,这美好的希望支撑他坚持走下去。这给我们也是有了很大的启发,梦想得有,万一能实现呢,既然有了梦想也看到了希望,距离成功也就不远了,这一路需继续努力,坚持下去,这样也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语言通俗流畅,世俗性极强,使读者更好的更愿意去读下去,逻辑非常的清晰,形象也非常的鲜明,有特点。
第二章
原文:太阳平西了,河上的老柳歪歪着,梢头挂着点金光。河里没有多少水,可是长着不少的绿藻,象一条油腻的长绿的带子,窄长,深绿,发出些微腥的潮味。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么凉爽的天,他的胸脯又是那么宽,可是他觉到空气仿佛不够,胸中非常憋闷。他想坐下痛哭一场。以自己的体格,以自己的忍性,以自己的要强,会让人当作猪狗,会维持不住—个事情,他不只怨恨杨家那一伙人,而渺茫的觉到一种无望,恐怕自己一辈子不会再有什么盼头。
赏析:包括了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写出祥子的失落,无奈,对主人公祥子的刻画更能表现出他的内心烦闷。这些语言生动、形象,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文中的祥子买上新车才半年,北平街上就流传爆发战争的消息,那一天祥子怀着侥幸心理贪图高车费往清华拉客人,结果被军阀队伍抓去当差,车也被抢走,祥子的命运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他攒够钱买车,被大兵抢走,这让我想到了一个道理:要想变得更加优秀,就必须放弃原来让自己舒服的东西,不断进入心理的非舒适区,持续性地焦虑,一直在延迟满足,也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可祥子是不幸的,我相信作者这里的描写并不是单单指的祥子,而是指的是和祥子一样的底层社会人物,遭受社会的压迫,社会一直都是不公平的,从古至今,一直不是公平的,祥子只是其中之一,抨击的是整个黑暗的社会和腐朽的统治,可这只是祥子第一次挫折,之后的路还在续写,还在继续着他的悲哀和无奈。和我们的人生一样,一切未知,一切皆有可能,我们希望可以怀着炙热的心去面对这个社会,向自己的梦想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会有,但是忘掉过去,展望未来,不能倒下就停滞不前,坚持自己,坚持做自己,可能有一天,就会实现我们的梦想
。
第三章
原文:他也能看到自己身上的一切,虽然是那么破烂狼狈,可是难以相信自己确是还活着呢;好像噩梦初醒时那样觉得生命是何等的可爱。红霞碎开,金光一道一道的射出,横的是霞,直的是光,在天的东南角织成一部极伟大光华的蛛网:绿的田,树,野草,都由暗绿变为发光的翡翠。老松的干上染上了金红,飞鸟的翅儿闪起金光,一切的东西都带出笑意。
赏析:祥子连夜带了逃兵丢下的三匹骆驼逃命,天亮的时候来到一个村庄,他把三匹骆驼卖给一位养骆驼的老人,得到三十五元钱,祥子病倒在海甸一家小店里,迷迷糊糊地过了三天。这三天里,他与三匹骆驼的关系由梦话或胡话中被人家听了去,从此他便有了“骆驼祥子”的绰号。他强打精神,回到人和车厂。人和车厂老板刘四爷,有个女儿叫虎妞。祥子将卖骆驼所得除掉路上花费剩余的三十元寄存在刘四爷那里,希望继续积攒,再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人生不可没有希望。当祥子带骆驼逃命时,他陷入了一种绝望,生活没了希望,能感受世间美好的感官也失灵了,好像在一团黑气中浮荡。可是,他突然意识到可以卖骆驼换车,头也抬起来了,草味也闻见了,物形也有轮廓了,光、热也眷顾他了。被士兵抓走的压抑,丢车的痛苦,在找到希望的那一刻,烟消云散。可悲剧还在一步步的向他袭来。
第四章
主要内容:祥子病倒在海甸一家小店里,迷迷糊糊地过了三天。这三天里,他与三匹骆驼的关系由梦话或胡话中被人家听了去,从此他便有了“骆驼祥子”的绰号。他强打精神,回到人和车厂。人和车厂老板刘四爷,有个女儿叫虎妞。祥子将卖骆驼所得除掉路上花费剩余的三十元寄存在刘四爷那里,希望继续积攒,再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赏析:形象生动写出了祥子病情严重。病中骆驼与祥子的关系由梦话或胡话中被别人听去,于是祥子有了“骆驼祥子”的外号。没想到自己的腿能会这样的不吃力,走到小店门口他一软就坐在了地上,昏昏沉沉的坐了好大半天,头上见了凉汗。细节刻画很到位,将祥子痛苦的样子描绘得很细致。身上瘦了许多,那条破裤已经脏得不能再脏。外貌描写写出了祥子的狼狈样子。他不敢想过去的那些委屈与危险,虽然不去想,可依然的存在,就好象连阴天的时候,不去看天也知道天是黑的。心理描写表现出祥子的难过,比喻的使用使这种难过的心情更具体化。可是他咬上了牙。他不能坐车,从哪方面看也不能坐车:一个乡下人拿十里八里还能当作道儿吗,况且自己是拉车的。这且不提,以自己的身量力气而被这小小的一点病拿住,笑话;除非一交栽倒,再也爬不起来,他满地滚也得滚进城去,决不服软!心理描写祥子及时病着仍坚持走进城后,和后文祥子的堕落构成对比,为后文铺垫。看见了人马的忙乱,听见了复杂刺耳的声音,闻见了干臭的味道,踏上了细软污浊的灰土,祥子想爬下去吻一吻那个灰臭的地,可爱的地,生长洋钱的地!没有父母兄弟,没有本家亲戚,他的唯一的朋友是这座古城。这座城给了他一切,就是在这里饿着也比乡下可爱,这里有的看,有的听,到处是光色,到处是声音;自己只要卖力气,这里还有数不清的钱,吃不尽穿不完的万样好东西。在这里,要饭也能要到荤汤腊水的,乡下只有棒子面。才到高亮桥西边,他坐在河岸上,落了几点热泪!终于进程了,因为心中有着希望,所以他觉得北平的这一切“有趣与可爱”。歇了老大半天,他到桥头吃了碗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两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湿透了裤腰。半闭着眼,把碗递出去:“再来一碗!”站起来,他觉出他又象个人了。动作、细节描写对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心理的深刻体察,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城门洞里挤着各样的车,各样的人,谁也不敢快走,谁可都想快快过去,鞭声,喊声,骂声,喇叭声,铃声,笑声,都被门洞儿——象一架扩音机似的——嗡嗡的联成一片,仿佛人人都发着点声音,都嗡嗡的响。场景描写通过简洁的语言让人身临其境,似乎真得看到、听到那样嘈杂的场面。同时交代了刘四爷的经历与背景,表现了他为人的精明与世故。人物描写对人物刻画很细腻,形神兼备,朴实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人物性格。祥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形态描写上祥子的热心赢得了刘四爷的信任,即使不在他这儿干,也可以住在这儿。从此处可以看出祥子的美好品质。心理描写对虎妞的心理描写让人可以看出她对祥子的特别,为以后她执意嫁性子买下伏笔。对比描写刘家父女对祥子还是不错的。在这一章中,作者用细腻的描写展示了祥子初到城里时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如“以自己的身量力气而被这小小的一点病拿住,小华。除非一跤跌栽倒,再也爬不起来,他满地滚也得滚进城去,绝不服软”,形象地写出了祥子要强的性格。